第一单生意
在西安有这样一群人,凌晨两点多就起床动身,顶着刺骨的寒风出摊、收货、上货、售卖,直至最后一位市民买走早餐后,还要将客人预订的午餐送到指定地点,这就是放心早餐经营者。他们用自己无私地奉献,为市民提供了一份安全、卫生的早餐。昨日,记者跟随放心早餐经营者李金水,体验并记录下他工作的全过程。
凌晨2:30起床洗漱
为节省时间 冬天洗脸刷牙用凉水
昨日凌晨2:15,记者从报社出发前往李金水家。寒冬的深夜里,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中,街道上除了零星的出租车外,还“动”着的唯有刺骨的寒风和地上的落叶。李金水租住在延兴门某村子里,离他的放心早餐经营点并不远,记者与他相约在他家中见面。
昨日凌晨2:30,记者见到了李金水。小平头、圆脸、个头并不高,身上穿的外套虽然很厚,但看上去却干净利落,当时已是深夜,记者感到阵阵困意来袭,但李金水看上去却很精神,“我早就习惯了,闹钟设置在在2:40响。”李金水说。
一个小凳,上面放个塑料盆,这就是他的洗漱台,为了节约时间,刷牙用的是凉水,打上一点香皂,把脸洗干净,记者用手摸了一下盆子里的水,竟然也是凉的,李金水解释:“昨天烧的水不多,洗脸时往凉水里兑一点,只要不是冰凉的就行,炉子已经封上了,再打开烧水挺麻烦的。”
凌晨3:10整装出发
临走前喝口热水 寒风吹得脸生疼
“叮铃铃、叮铃铃……”,凌晨3:10,李金水手机中的闹铃再次响起,提醒他该出发了,因为要准备卖早餐时用的吸管、食品袋、汉堡纸等消耗品,害怕忙起来忘记按时出发,李金水专门又设置了一个闹铃。
穿上围裙、戴上帽子,临走前再喝上几口热水暖暖身子,戴上口罩。“趁现在喝几口热水,出去后就不能再喝了。”李金水说,一方面是出去后就开始忙起来了,没时间喝,再一个害怕水喝多了想上厕所。
村子里的路上没有路灯,借着旁边小区中的灯光,李金水把要用的东西放上电动车。为了让记者能跟上,李金水推着电动车,虽然速度不快,但记者耳边却能听到风吹过的呼呼声,迎面而来的寒风吹在脸上,让人感觉到很疼。刚走了一半路程,记者就已经将衣领立起来,手放到口袋中,缩着脖子,而李金水却推着电动车大步向前,好像感觉不到周围的寒冷。“现在还没有下雪,去年冬天下雪时更难走,冷就不说了,路面比较滑,骑着电动车要随时注意。”
凌晨3:25准备餐车
餐车沉重难拉动 忙完后手脚冰凉疼痛
经过15分钟的路程,凌晨3:25,记者与李金水到达雁翔路理工大曲江校区门口,这里就是李金水的放心早餐经营点,餐车存放在学校里。记者与李金水一同将餐车拉了出来,两只手拉住餐车扶手,身体必须向后倾斜很多,否则很难拉动车子。
因为餐车的蒸笼里需要加水,所以要事先准备好一大锅水,要把装满水的大锅抬出来,需要费很大的力气,短短50米的路程,记者休息了两次,期间锅中的凉水不断溅出,打在手上感觉冰凉刺骨。记者发现,李金水在搬动所有东西时都没有戴手套,他说这是为了干活利索,在寒风中,他用湿抹布认真地把餐车擦了一遍,因为车子是金属质地,摸上去同样冰冷刺骨。
餐车擦干净后,撑起两把伞,装上长安通刷卡器,这时记者已经气喘吁吁,手被冻得通红,脚下也传来阵阵的疼痛感,但对于李金水来说,这些辛苦都是家常便饭。
凌晨3:50收货装车
装车过程也是清点过程 一心多用节省时间
收拾完餐车后,已是凌晨3:50,正好放心早餐的配送车到达李金水的放心早餐点,配送人员拿出了今天的送货单,豆浆200袋、汉堡100个、热狗、花卷、油条、馅饼、种粥品等,加上事先预订的放心午餐,装了满满17箱,李金水昨天共订了2500多元的货。
因为配送人员稍后要来收走箱子,所以李金水必须抓紧时间把早餐装入餐车中,放不下的则转移到自己的箱子中。他说,转移过程中还可以清点数目,为了避免出错,这个过程记者并没有打扰他。因为豆浆的量最大,所以在转移过程中,特意将豆浆在箱子里盘旋着摆放,一方面节省空间,另一方面加固稳定性,以至于超出箱体的豆浆不会掉下来。
这个过程进行了约半个小时,清点结束后,记者本以为可以与李金水稍作休息,但他的话打消了记者的念头,李金水说:“送来的早餐都是凉的,需要事先加热,而且夹汉堡用的肉饼也是生的,要先煎熟才行。”记者看到,李金水一点时间也没浪费,煎肉饼的同时将热狗、花卷装入蒸笼,并加水准备热豆浆。
凌晨4:30加热豆浆
徒手在热水中取豆浆 记者尝试以失败告终
凌晨4:30,第一批豆浆加热完毕,因为还有许多要加热,所以要马上捞出来,对李金水来说,从热水中捞出豆浆已经是轻车熟路,他毫不犹豫地将手伸到热水里,抓住豆浆袋的边,迅速捞出并放在餐车上,用时仅一秒钟。
记者也忍不住要体验一把,站在餐车前,锅中的热水冒着热气,虽然驱散了一些寒意,但当记者把手伸进热水中时,马上感觉到强烈的灼烧感,条件反射地将手缩了回来。看到这一幕,李金水笑了,他说捞豆浆不能犹豫,越犹豫越容易烧到手,这是他多年以来得到的经验。
室外温度越来越低,街上的风也越刮越大,一阵寒风吹来,放在一边的塑料泡沫箱子突然被吹走,记者与李金水立即上去捡,“天气再冷我都能受得了,但就害怕刮大风,箱子被吹走都是小事,我担心扬起的灰尘不卫生,所以我把餐品都盖起来,直到售卖时才打开。”李金水说。
凌晨5:25第一位顾客上门
顾客都是老熟人 不用问就知道要买啥
凌晨5点过后,街上的出租车渐渐多了起来,凌晨5:25,一辆出租车在李金水的餐车前停下。司机刚下车,还没等对方开口,李金水就从餐车中取出了10个豆沙包和一袋豆浆,司机接过早餐后也没数,直接递上11.5元交给李金水。记者询问司机得知他姓钱,是李金水的熟客,每天都会来这里买早餐,“他的早餐干净,为人也不错,我每天都来。”钱师傅说。
25分钟后,第二位顾客上门,与上一位出租车司机如出一辙,对方没吭声,李金水就问:“还是老样子?”看到对方点头后,他给了对方一个花卷、一袋豆浆。“他是45路公交车司机,虽然起点站在延兴门南边,但他每天都专程跑来买早点。”李金水告诉记者,有时一些熟客没零钱,他都让对方先把早餐拿走,第二天再来结账,反之,自己没零钱时,一些顾客也会第二天再来找零。
早晨9:00销售高峰
买早餐的多是大学生 还能说几句英语
从第一位顾客上门后,陆续也有人来买早餐,但直到早晨9:00以后,前来买早餐的人才真正的多了起来,从9:00开始,李金水就忙得不可开交,虽然一个小时前他姐姐前来帮忙,但顾客太多,两人还是有些目不暇接。记者发现,来买早餐的大多是大学生,而李金水时不时还用英语与学生交流,hello、ok”等单词说得很溜。没过一会儿,李金水的早餐就基本买完。
早晨9:35,餐车中只剩下一个热狗和一包牛奶,被一名理工大的女学生买走。李金水告诉记者,因为昨日是周六,学生不上课,所以买早餐的时间不固定,如果是周内,每天早晨9:50就是高峰期,因为刚下第一节课,出来买早餐的学生很多。
上午10:30准备放心午餐
自己卖早餐 却没给儿子做过一顿早饭
早晨9:40,李金水开始擦洗餐车,同样用的是凉水,擦洗结束后可以稍作休息,这时,记者与他聊起了生活上的事。他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儿子,与他一同租住在延兴村,目前在东郊某中学读初二,因为自己每天凌晨就要出来,直到中午才能回去,所以从来没有送过孩子上学,更没有给孩子做过一顿早饭。“心里挺不好受的,自己就是卖早点的,但却没给儿子做过早饭。”说到这里,李金水笑了,但却笑得有些勉强、有些尴尬,看得出来笑容是在掩饰内心的伤感。
稍作休息后,时间到了上午10:30,李金水需要加热放心午餐了,经过一个小时,所有放心午餐加热完毕,他要送到交大附中,学生的学习比较紧张,为了节省时间,经常预订放心午餐。送餐结束后,李金水骑着电动车回到出租屋,一天的工作结束了,他算了一下,共卖出2500多元,一份早餐也没剩下。
对于李金水来说,下午是难得的休息时间,因为今日凌晨2:30,他又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文/本报记者白圩珑图/本报记者张强
新闻推荐
弹指一挥间,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的建设银行在今年迎来了她的60华诞。风雨兼程的六十年不仅是建行成长的六十年,更是促进陕西经济实体经济发展的六十年。长期以来,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秉承“与地方同...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