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琨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公布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其中明确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而现实中,抗生素被许多人当作包治百病的妙药,对滥用后产生的耐药性危害却知之甚少。
眼下正值冬季流感高发期,不少患者扎堆到医院输液,抗生素滥用问题再度引起关注。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医院输液人满为患
12月3日,记者来到西安市儿童医院,医院输液大厅座无虚席,不少孩子正在打吊瓶。家长李先生说,孩子发烧,医生检查后就开了静脉注射药。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每年都要输上几次液,我们也知道老输液不好,但孩子吃了三四天药没效果,想着孩子难受,因此就选择了输液。"
在西安市区多家医院输液室,记者看到,这些地方同样是“吊瓶林立"。在一家三甲医院输液室,记者在几位患儿吊瓶输液处方看到,腹泻感冒发烧引起的感染,注射药物中都有抗生素出现。
在西安安仁坊小区附近多家诊所,情况大体雷同。记者询问多位患咳嗽、发烧、感冒等病症的孩子家长,基本只是做了简单检查医生就建议输液。
抗生素知识普遍不足
据了解,在走访医院中,有近半病人都是按照自身经验,要求医生输液,甚至直接说出抗生素名称。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说,“其实普通感冒等小病无需输液,但有些病人劝不住,甚至不输液就发火。"
这位女医生坦言,现在有些小诊所不负责任地大量使用抗生素,其中原因也存在医务人员对滥用抗生素危害认识的缺乏。
唐都医院医生屈亚琦告诉记者,小诊所抗生素滥用原因之一,是由于检查设备简单,医生只好凭经验用药,导致抗生素滥用。“发烧第一步应该是化验血常规,分清楚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查清是细菌感染后才能考虑用抗生素。"
有些人把“有病就吃抗菌药物"视为经验之谈,而对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却缺乏基本常识。
据中国科协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86.7%的被调查者曾有自我药疗经历。69.7%的人曾随意增减疗程或自行更换药物,近30%的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
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仅有9.56%的居民具备包括合理用药在内的基本医疗素养,15%的居民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
小病别乱吃抗生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
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抗生素滥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遏制抗生素的滥用,首先要从感冒发烧拉肚子这些小病开始。这也是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地方。"西京医院主治医师陈琳指出,绝大多数的感冒拉肚子患者,使用抗生素根本没效果。“患者要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多了解药物实际药效及副作用,才能避免走入用药误区。"
她提醒大家:研制一种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时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只需两年,许多人习惯有点发烧感冒等症状,就自行服用家里常备的抗菌类药品,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抗菌类药品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细菌的耐药性,从而导致现有药品无效,进而造成无药可医。“超级细菌"就是滥用抗菌类药品的后果。
“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抗病毒,我们最常见的感冒,在医学上称为上呼吸道感染,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根本不能使用抗菌类药品。对于感冒一类病毒感染疾病,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反而比使用抗生素效果好。"陈琳表示。
如何正确使用抗菌类药品?陈琳建议,首先患者要看自身有否使用这类药品的适应症,其次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规范用药。“使用抗菌类药品目的就是要彻底杀灭体内引起病状的细菌,一般要在病状消失后2-3天,继续坚持服药,如果中断用药有可能因残余细菌作怪造成病情反弹。"
新闻推荐
咸阳政协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本报讯(刘红军)12月9日,咸阳市政协机关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活动还号召广大市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优势,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和基层群众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开展走...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