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伞、行李牌、折扇……这些北京
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着实吸
引眼球,旅游纪念品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样式,而成为创意无限的“萌萌哒”潮物。1月28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大型文博系列讲座“文博讲坛”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故宫博物院经营管理处处长杨晓波与来自文物系统的同仁、文物爱好者共同交流互动,分享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到,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如何更大范围的延续博物馆的生命力,将展品从沉睡的展厅唤醒,走进万千人家?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作为文物资源大省的陕西,如何发挥地方文化历史特色,扬长避短,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创意品……
带着诸多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故宫经验让我们“脑洞大开”
“截至目前,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故宫特色文化产品6746种,包括玉器、木器、青铜器、瓷器、雕漆、珐琅、首饰、丝织、文具、茶具、T恤衫、图书等多种类别。其中,‘故宫\’商标大多会用在旅游纪念品上,而‘紫禁城\’商标则更具国际化,会用在品质优良的、国际交流性质的、代表国家形象的产品上。”1月28日,故宫博物院经营管理处处长杨晓波在接受采访时说,故宫文化产品营销本着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深入挖掘故宫博物院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既使文化产品更具故宫特色,又努力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例如面对青少年观众研发的卡通系列文化产品,就很受小观众的欢迎。
事实上,对于很多国外参观者来说,带几件纪念品离开博物馆,已经成了人们的一个消费习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馆群近年的文化产品年均销售收入都超过了1亿美元。而根据国家文物局相关调研结果,我国70%以上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年均销售额不足500万元。“文化产品研发虽然各级领导都很重视,但这对文博界来说还是弱项,需要依靠社会上优秀的企业来共同研发,实现双赢发展。”杨晓波告诉记者,在实际生产中,有些设计比较理想化,转化为产品还有一个过程,会导致设计与产品脱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产品研发除了要有理想的设计之外,还需要熟知材料和加工工艺,有好的产品加工厂相配合,这样能使设计与加工更加紧密,提升产品的转化率。
“杨晓波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几乎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了故宫博物院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心得体会和宝贵经验,着实让我们‘脑洞大开\’,受益匪浅。”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说,近几年来,陕西省博物馆在文化产业方面努力进取、苦练内功、勤于交流,积极参加省市级、国家级多项赛事,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到产品销售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去年11月,在福建厦门举办的“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陕西组织展出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取得的成果,展示文化产品近百种,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吉祥物“唐美丽”和“汉英俊”首度曝光即迅速蹿红网络,引来网友追捧点赞“萌萌哒”。
陕西发力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作为文化产品的产出地之一,博物馆要充分吸纳社会文创动力,有效开发文物价值,设计、制造文化衍生品。”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产业部副主任邱刚解释说,“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就是指以博物馆藏品原作的思想主轴为中心,向外延伸概念的创作性商品,是可以带回家珍藏的博物馆“文化记忆”。
在邱刚看来,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首先承担着博物馆宣传教育的职责,把文化产品带回家其实是把博物馆的传统文化带回家,因此在产品研发的具体环节上,必须富含博物馆元素,注重产品的趣味性、实用性。产品研发不是简单的复仿制,而是要与生活相结合,与时尚相结合,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据了解,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北京嘉德伟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素月文化传播、桥合动漫合作推出了“人猿揖别文化系列”“摩登仰韶(半坡)文化系列”“梦幻三彩文化系列”“唐妞文化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在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博协文创产品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弘博奖·2014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评选活动”中,该馆选送的服装首饰专项类“仰韶(半坡)文化衍生——时尚系列”荣获“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推介活动”金奖、家居用品专项类“唐妞系列”获得铜奖,作品“唐白陶舞马U盘”荣获“弘博奖·2014中国博物馆十佳文创产品奖”。
据了解,2010年10月30日,陕西省博物馆协会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五年来,聚合了省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力量,开拓文物创意产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推文化产业裂变式发展。如今,西安碑林特色旅游纪念品、历史文化故事的动漫作品、丝巾、领带、冰箱贴、电脑包、铜羽人、琉璃仕女俑……文化产品正成为陕西的文化使者,把博物馆带回家,让公众从中了解博物馆的个性,体会博物馆的文化特色,培育公众的博物馆情结。
让博物馆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国际博物馆协会指出:“新世纪的博物馆面临两个挑战,即经济挑战和社会挑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扩大博物馆的创收渠道,开拓博物馆的经济来源,为文物保护、发掘、管理提供资金支持;也是满足人们追求更高、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
关于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要增加文化产品的内涵和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的品质与品位,研发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鲜明时代特点,实用性强、环保、质优,价格合理,贴近于观众实际需求,深受社会公众喜爱的文化产品。使文化产品力争达到历史性与时代性、思想性与观赏性、环保安全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使更多的观众能够心满意足地通过文化产品这种媒介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
“陕西是文物大省,发展文物事业和相关文化产业的潜力巨大。我们要把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借助文化产业的开发,更加突出博物馆的文化特色和教育功能,更好地推动博物馆文化事业的发展。”省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说,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意的一个重要源泉,博物馆一方面向社会提供文化遗产资源,另一方面,自身也应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文化产品,为文化创意产业作出贡献。陕西的文博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围绕文物事业,不断开拓眼界,不断创新,寻找规律,做好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利用馆藏文物元素,多掌握信息,开发更多游客喜爱的产品;采取“系统性规划、阶梯式发展、重点性突破”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战略,逐步形成品种齐全、种类多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富有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多交流、多了解,不断积累经验,推动文化产业工作的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出现更多优秀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问世,让更多优秀的博物馆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扩大我国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
新闻推荐
今年首个道路结冰警报拉响 昨天陕西省12处高速收费口暂时封闭
新闻提示昨天,西安市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内,西安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请注意防范。”并提出专门的防御指南: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