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吃窖水难得很,干旱的时候窖里收集不到水,还要高价到处买水,有时还要到8公里外的机井上去拉水。现在通了自来水,吃水再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了\’。”在梅家坪镇新安村老安组,村民郭西珍喜笑颜开地对记者说。
富平县地处渭北旱塬,是一个典型的水资源短缺县,为了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供水管网覆盖面,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3处,解决了52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
一盆水洗脸洗衣喂牲口
1月9日,记者走访到富平县老安村看见,在每家每户门口,都建了一个水泥制成的自来水台,上面标注着国家饮水安全项目。随手打开一个龙头接一杯水,水质干净透明,喝上一口还略带些甘甜。
说起这“吃水”,老安村村民安明利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用水基本上都是靠窖存的雨水,紧张的时候,吃水成了大问题,更别说洗衣服洗澡了,半盆混浊的雨水,一家人围着水盆依次洗脸,洗脸之后洗衣服,洗完衣服后再用这水去喂猪或饮羊。最困难的是每到旱季村民家里无水时,就得跑好几公里外去机井拉水。在一次拉水途中,他就因路远身乏不慎失足,把脚摔骨折了。现在,村里24小时供水,一开水龙头,水就来了,村里现在许多村民都用上了洗衣机、太阳能。
峪岭管区木林峪村位于富平县北部,属山区地带。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用水成了困扰山村群众的大难题。村民无奈只能以水窖贮水,用水高峰期不得不到20公里外的地方拉水,由于地方较远,群众拉水成本每立方高达40多元。“像城里人一样吃上自来水,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变成现实了!”该村村民田存才告诉记者。
饮水安全工程让群众生活由“苦”变甜
随后,记者从富平县水务局人饮办了解到,富平县按照“开发先行、打造精品、集中供水、整体推进”的大供水思路,以开发“380岩溶水”为主要水源,科学布局全县总体规划。截至去年8月,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省级专项资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8亿元,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3处,解决了刘集、王寮、张桥等17个镇52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
在运营中,富平县完善制度,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水质监测,划定保护范围,24小时专人值班,在全县11处县管专业管理机构均设立水质日常监测化验室,每日对7项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委托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西安市监测站每半年对水源水质进行1次40项指标检测,县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中心每月对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进行1次21项指标检测,确保水质安全。
文/图本报记者赵坤通讯员王能力卢梦雄王腊梅
新闻推荐
1月10日,由中国书协、陕西省文联、陕西省文史馆、西安交大、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书协联合主办的《百年自独——纪念刘自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在西安交大博物馆隆重开幕。参加开幕式的有各...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