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5月21日起,原国家计委决定放开维生素C、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4种药品价格,揭开了药品降价的序幕。迄今为止,我国已针对不同品类的药品进行了3轮共31次降价。然而药价虚高一直被外界喊话要求“退烧”。
人生病,用药治,药价生病,用什么治?我国一直积极探索医改,努力解决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之道,但医药问题依然存在。新一轮药改在2014年11月份出台讨论稿,我们期待在反腐良好环境中,职能部门借助新政科学定价,强化监督,彻底根除“药价虚高”这一顽症。
19落马发改委系统官员多涉药价
2014年9月22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原副巡视员郭剑英被带走调查。事发前,郭一直负责医药价格管理工作。他于2009年起担任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2013年晋升为价格司副巡视员。
对于药企来说,握有医药价格管理权的郭剑英属关键人物。我国新药上市均需定价,药企若想抬高药价,就要想办法“摆平”负责定价的人。业内人士称:“如果公司搞不定,还得再托人帮忙,这些都需要‘打点\’。”2007年郭剑英公开表示“我国药价总体水平并不高”,这一言论招来网友的口诛笔伐,一时间网上板砖齐飞。
2014年9月28日,价格司又有3名司级官员被带走,其中包括刚刚接替曹长庆担任司长的刘振秋以及两位副司长周望军和李才华。此前的8月24日,曹长庆被带走调查。
被称为“天下第一司”的价格司是国家发改委最重要的职能部门之一。曹长庆任内,价格司曾对药品价格下达过多次降价令,但效果很差,被舆论批评为药价越降越高。概因降价令违背市场规律,导致药品一经降价就从主流药品经销渠道消失,企业将之改头换面后通过发改委价格司单独定价审批,又在市场上推出。
继反腐风暴横扫山西之后,素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国家发改委大院成为打虎重地。自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全国范围内共有19名现任或曾任发改委系统的官员落马。十八大以来,发改委系统官员落马在国务院25个组成部门中数量最多。
日前国家审计署对卫生部和北京市所属10家大型医院的药品和高值医用消耗材料的价格进行了审计,抽查了一些企业,发现不少生产企业虚报成本,造成政府定价虚高。某企业生产的一种注射用针剂,实际制造成本每瓶32.07元,申报价却达到266.50元,虚报7倍多。有些医疗器材几经转手,层层加价,其中以进口器材最为严重。某规格的球囊报关价每个496.2元,一级代理商批发给二级代理商的价格达到3600元,二级代理商卖给医院时达到7000元,加价13倍多。
专家表示,“发改委系统官员落马,主要因为发改委集各领域的审批权于一身,审批权限过大”。针对发改委出现的种种状况,如何改革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药价背后的灰色利益链
2014年12月26日,由健康时报社、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主办的第七届健康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是“医药健康产业:融合与新生”。在论坛上,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忍不住吐槽自己的老本行,很多吐槽点让公众颇感意外,称其直指痛处。
“我国也就七八千种药,但是批出来的药号大概十八九万,一个品种的药有几十个号,而且批出的价格不一样,同样的药品相差十几倍,这就导致了同药多名、同药多价,难免不产生腐败。”高强认为:“现在的医药秩序非常混乱,不仅是大家都为了经济利益,都为了利润而争夺市场,更严重的是过去几年我们政府部门在药品的审批和药价的核定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高强曾在十年前就剖析了我国药价虚高现象的三大原因:企业瞒天报价违规操作;医院药品收入加成诱导“大处方”;“假新药”替代降价药泛滥。高强明确表示:药品是一个特殊商品,不同于其他的商品。患者使用药品是在医生指导下的被动消费,难以主动选择;药价的高低和疗效并非成正比,花钱多未必疗效好。
这次论坛上他指出医药卫生界的弊端依然存在:“医院创收,只给你买设备,不给你发工资”;“医保报销,越是进口的疗效好药,越不报销”;谈及健康产业,高强不无忧虑地表示,“健康产业不是做房地产”。对于公众公认的药价虚高,他认为“药物审批是几个人关着门批药,能不腐败嘛!”
善揭业内短板的高强在任期间一直是媒体关注的重点人物,卸任后的他再次不护短地为医药卫生把脉,其言行被公众猜想为“重要信息的释放信号”。E药经理人”的微信公号文章称,主管或者曾经主管医药的司长落马,药价政策肯定会首当其冲。
同名药品价格相差数倍
家住西安市后宰门的程艳英女士,在街上便民药店买促进消化的健胃消食片时,店员问她要哪一家的:山东一家药厂的价格为2.7元,江中牌是8.8元。同样是36片,每片含量为0.5克的一盒药,价格却相差甚远。
在选择促进胃动力的吗丁啉时,程艳英又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西安产的一盒包装为30片,每片10毫克的价格19.3元。浙江的售价仅为12元,还多了6片。店员称辅料不同价格会有差异,名牌厂家的药品自然价高,至于服药后的治疗效果则是因人而异。之所以药店把一个名字的药品备有两种以上,就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选择。
记者在医药市场调查发现,这种一药多价和一药多名的情况非常普遍。价格相差几角钱甚至数倍。职业药师李德津说,比较药效时,消费者要看主要成分。从药理上讲,主要成分相同的两种药,药效应该相同。
西安某三甲医院骨外科刘宇医生告诉记者,临床证实,相同名字、规格但不同厂家的药品,效果大相径庭。“我们对术后病人都使用进口抗生素,最起码也是合资的。一支药和国产的最少相差七八元。”刘宇向记者举例道,一次一位病人术后用药时,自己考虑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就让家属拿着自己开具的处方到医院门口的药店去买药,得知一支药8.5元,而合资厂家的要16.7元。虽说给家属节约了钱,但第二天病人出现了发热表现,加大用药剂量,症状缓解不明显。最后改用合资厂家的,当天下午就退烧了。刘宇暗地让药剂科对药品做了简单测定,证明不是假药。应该是工艺质量有别。过了两天药店老板塞给他装有50元的信封,说每支药回扣一元钱,然后又给他一张药品单称,其实自己一直在做全医院病人的生意,周边两家医院的多数医生都是自己的中介。
药价改革方案露出真容分类采购成亮点
不久前出台的医改蓝皮书《中国医药体制改革报告》指出,2009年至2013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是30682亿元,2014年财政预算安排的卫生支出10071亿元。卫生部原部长高强指出,“问题在于政府的投入中,很少用于改革公立医院不合理的创收机制。近几年虽然有的医院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医院收入减少了,但这部分需要弥补的,政府也没有相应的增加补助,而是通过调整医药服务收费标准增加收入而弥补。”
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去年11月25日下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
求意见稿)》,从2015年1月1日起,国
家拟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或
出厂价格,从完善药品采购机
制、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强化
医疗行为监管、强化价格
行为监管等四方面加强监
管,发挥医保支付基准价
的引导作用,使药品市
场价格保持在合理的
水平。从征求意见
稿透露出的
思路来看,发
改委已打算
和药价“决
裂”,转而将相关职能交给医保部门,医保部门在药价改革后将充分扩权。
关注医改的专家认为,药品价格放开的实质是价格改革,是要建立新的药品价格发展机制。实践探索证明,药品集中采购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好措施,应在坚持这个大方向的前提下,不断改进集中采购的具体办法。
药品集中采购的实质是通过量价挂钩发现和控制药品价格。对于价格偏高的药品,药品集中采购部门有责任通过发挥量的优势压低价格。目前,经过调整完善后的药品集中采购办法,正在提请国务院研究。对药品实行分类采购或将成为新方案的最大亮点。
“取消药价加成意味着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经营模式的结束。”一位三甲医院院长分析:“如果实施取消药价加成措施,挂号费涨价则是肯定的。除了以此弥补医院开资,也是尊重医生劳动和知识的具体体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中国经济年会(2014-2015)”上透露,2015年国家发改委重点改革的内容将包括加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设、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价格改革、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财政金融体制等。
尽管由医保支付取代政府定价、引入医院参加药价谈判是药品定价机制改革的大势所趋,但有专家表示,此次药改方案步子迈得过急过快,且尚未取得人社部和卫计委的全力支持,预计短期内落地可能性不大。毋庸置疑的是,随着药改的不断深入,药品降价的大势已不可避免,医药分家也将更加明晰。
本报记者孙涛
新闻推荐
两名嫌疑人被警方抓获本报记者马昭实习生秦荣阳摄本报讯(记者王梅)两蟊贼盗窃自行车,其中一人还身着“警服”,因行为异常引起民警注意,上前盘查发现二人不仅偷盗,还均为瘾君子,并且当场从其身上查获4包...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