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书为心画诗乃心声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1-09 19:14   https://www.yybnet.net/

  自作诗/甲午端阳有感(屈子情怀丽昊天/端阳风俗胜灵丹/不参文化基因库/难解核心价值观)

编者按: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新年节日文化生活,2014年12月27日至2015年1月6日,“书为心画·诗乃心声——王勇超书诗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展出。展览以书法形式展示了王勇超自撰诗作百余首,以及古代诗文若干篇,真实记录了一位民间文化工作者多年来抢救、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经历。从中表现出王勇超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深入思考。正如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保护的旗手冯骥才所说:“勇超当初抢救保护民俗遗存,无人理解,没有知音,孤军奋战。他在文化面临支离破碎的情况下,在城市化、现代化巨大的冲击下,把抢救一个地域的文化损失的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  

   文/王勇超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既无书香门第的背景,又缺少扎实牢靠的文化基础,幸得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此谓“天时”;侥幸生活在这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千年古都,此谓“地利”;又有幸结交了一众好友,并相扶至今,此谓“人和”。因此三项,我在抢救、保护民俗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得到了一些认可。这时,大家一定很奇怪,你既然如此幸运,就应当务弄好你的一亩三分地,搞好你的博物院,为什么又心血来潮,把手伸到书法、诗歌领域来了呢?

首先,书法也好,诗歌也罢,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工具而已。我之所以习字学诗,既不是想附庸风雅,也不是想当书法家和诗人,而是借助这些来坦露我的心声,抒发我的感情,表现我的思想,传达我的愿望,记录我的体会,叙说我的领悟,描绘世态人心……我在从事文化抢救工作中的所思所感,艰难困苦,坎坷崎岖,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风雨霜雪,升沉起伏,这些经历都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古人有云:文以载道,书以传心,诗以言志。但我以为,道先于文,心重于字,志高于诗,一旦本末倒置,也就违背了我创作的初衷。当然,我绝无轻视书法和诗歌艺术特征、艺术技巧的意思,这些也是我需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的地方。但那些充满艺术魅力的书法和诗歌作品,我是心不向往,力也难及了,只能寄望于真正的书法家和诗人们去创作、去创造了。

其次,我之所以习字学诗,其实也是报恩的一种方式。我有今天的成绩,说实话是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光。因此,我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伟大的祖国,感谢敬爱的亲朋。我常常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回应时代、回馈社会、回报人民的问题。我自觉有情有意有心有梦,于是就想用书法和诗歌这种形式,把自己的经历、情感、思考等坦诚地告诉周围的人,把自认为属于正能量的东西写出来,传开去,大概也能影响、触动一些人。例如那些沉醉在茫茫宦海中的人,那些沉浮在滚滚商潮中的人,那些沉迷在熙熙攘攘名利场中的人,那些沉睡在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中的人,那些忘了人生底线的人,那些丢了灵魂的人,那些软了脊梁骨的人,那些昧了良心的人,等等。如果我的习作能对世态人心的向善起点小小的作用,我就非常满足而开心了。另外,用书法、诗歌这种形式,也想达到我寻觅同道、寻找知音、寻求更多文化支持者的目的。我认为:文化兴亡,匹夫有责。但是,实现古代圣贤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梦想,绝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能完成的事。我想,如果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必将凝聚成一股何事不成、何梦不圆的强大正能量。如果说我的习作,能在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略表寸心,略尽义务,略有贡献,那我就问心无愧,终生无憾了。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是耶非耶,望各位朋友和来宾鉴之,谅之。

名家点评

何金铭(陕西省委原秘书长、三秦文化研究会会长)

王勇超的诗我看的多、看的早了。开始的时候,也不大在意,后来发现,他虽出身农民,他的诗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诗。“周时姬旦汉时迁,赢政世民各领先。山水不随时代变,风流依旧数秦川。”这可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旧时农民的所思所想,这竟是读历史、学历史者的感慨。他的书法作品使我耳目一新,八个字概括:方方正正,直来直去。这不就是关中汉子的性格吗:憨厚,耿直。又用关中汉子的满腔热情把它书写下来,有趣。他赋诗言志,他的志表现在一则对联中,重读《岳阳楼记》敬撰:“忠爱萦心何论居高处远,君民为志自然后乐先忧。”我因此也为王勇超撰联一则:“于收藏汲取文化营养,以诗书抒发仁爱情怀。”

   王改民(陕西省委原秘书长、书法家)

我和王勇超很早就认识了,在他西安书院门那个灏文堂,第一次去看到了他的收藏品,觉得这个人不简单,收藏了那么多的东西;第二次我更深的认识王勇超,是他搞民俗博物院,他是把关中的凡是民俗的东西都收藏起来,把那么多过去的宅子搬到那个地方,后来他的民俗博物院就成为了一个旅游热点;这个书诗展,真的是又一次对王勇超有了深深的认识,看了他的诗,看了他的书法,确实感到很震惊、很震撼、很兴奋,觉得勇超先生从一个农民到一个文化人的转变,是靠什么,靠的是文化的自觉。他的书法,不看则已,越看越有味道,他写的是隶书,一笔一画,方方正正,仔细琢磨一下,很古朴,很原始,是他那种性格的体现;他的诗,都是他的心声,坐在飞机上的时候,他还写诗,很勤奋的,有时间去做这个文章,说明他的心思在文化上,说明他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

新闻推荐

解读大唐宰相韩休墓壁画“搬家”之谜

考古现场壁画栩栩如生韩休墓壁画新闻提示:唐玄宗时,他高居宰相之职,唐玄宗为用他宁愿自身消瘦;他儿子所画的《五牛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他就是唐代名相韩休。2014年,陕西省考古专家对其墓葬进行...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书为心画诗乃心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