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安局举办“礼泉公安大讲堂”第七期——警察礼仪。
近年来,礼泉县公安局着眼于“文化育警”,始终把警营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不断丰富其内涵,积极探索新功能,赋予警营文化旺盛的活力与魅力,用警营文化促进、服务公安警务工作,催生警营队伍战斗力,各项公安工作均取得了显著进步,群众对社会治安和公安队伍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西南部,面积1018平方公里,人口49.7万,下辖12个镇、4个社区,距咸阳市30公里、距省会西安55公里。福银高速、312国道、西平铁路等交通主干线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信息便利快捷,商贸发达繁荣,治安情况复杂。全县公安机关现有工作人员429人,其中授衔民警325人。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之间出现了诸多不适应、不和谐的地方。由于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警营文化传播滞后,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民警队伍人心涣散。
2012年6月底,新一届局领导班子到任后,面对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对公安队伍满意度在省市“双垫底”被动落后的现实状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凝聚警心、提升士气为切入点,始终坚持把“文化育警”、“文化强警”作为激发队伍活力、提升队伍内涵的一项重要举措,结合实际,大胆创新,“软”“硬”兼施,强力推进警营文化建设,推动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
抓住制度建设 让警营文化工作“动”起来
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从强化警营文化对公安中心工作、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保障作用抓起,狠抓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首先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治委员负总责、政工部门具体抓、基层单位抓落实”的警营文化建设三级责任制,妥善处理警营文化建设与中心任务的关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整体合力。坚持把警营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支部)议事日程,与公安中心工作和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持续投入,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确保警营文化建设有步骤、有计划、有创意地开展。其次,加强制度建设,集中抓好“文化育警”工作的组织、策划和实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文化育警”工作的经常性、规律性和长效性。健全激励和督导机制,充分发挥考评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将警营文化建设与各单位年度综合考评挂钩,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激发各单位开展警营文化活动的内在动力。
抓住阵地建设 让警营文化氛围“浓”起来
走进礼泉县公安局办公楼,令人眼前一亮,大厅、楼道走廊上随处可见一幅幅苍劲有力或意境深远的字画悬挂墙壁上,弥漫着一股浓郁的书香气息。近两年来,该局的警营文化阵地建设得到不断提升,局里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完成了局机关营区环境治理改造,建成了标准化执法办案区,新建了局机关食堂,进行了供暖管线改造,硬化了营区道路、地面,设置了标准停车位,种植了法国梧桐树,完成了长达上百米的警营文化墙墙体建设。同时,大力改善了局机关办公条件,充分利用楼道、转角、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多种载体,采取动与静、平面与立体、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等多种表现形式,设置文化角、建立文化长廊,进一步丰富民警的业余生活。
古今结合,铸炼礼泉公安精神。注重吸纳优秀的唐“贞观文化”特质,充分挖掘礼泉丰厚的本土文化底蕴,坚持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礼泉实际,总结、凝炼了以“人文、包容、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礼泉公安精神,并将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镌刻在警示石上,摆放在局机关院内醒目位置,以此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警示民警自觉遵守并付诸行动。通过开办大讲堂,提升民警综合素质。结合公安队伍建设实际,在全市率先开办了“礼泉公安大讲堂”,从省、市、县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学者和公安工作的行家里手为民警授课、解惑答疑。目前,“大讲堂”已开办11期,对打造礼泉特色公安文化、营造浓厚警营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抓住规范执法 让警营廉政文化效果“显”出来
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始终抓住规范执法这条主线,将其作为公安廉政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狠抓落实。
一是筑牢执法根基。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引领,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警营文化建设之中,通过书画摄影比赛、观看警示片、开展廉政教育、重温入党、入警誓词等多种形式,使警营文化生活与党风廉政建设相得益彰,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民警思想阵地,在全局营造“廉字当头、以廉为荣、规范执法、公正为民”的警营风貌。二是健全执法制度。建立健全案件审核把关、案件集体研究、案件督办等制度,坚持打击违法犯罪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并重,严把事实证据关、案件定性关、适用法律关、程序关和量处关“五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量罚恰当、程序合法、公平公正,确保办案质量。三是加强执法监督。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落实整改责任,堵塞漏洞,防微杜渐;建立案件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落实错案追究;坚持向人民群众汇报工作制度,深化警营开放和案件依法、公开、公正办理,加速阳光执法,践行公平正义,争创人民满意,以良好形象推动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
抓住内外宣传 让警营文化品牌“亮”起来
在队伍中深入开展远学雷锋和英雄模范人物、近学身边先进典型活动,加大对工作一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警营文化氛围。在全局范围内大力宣传“为抓捕犯罪嫌疑人不顾个人安危”的原刑警大队民警王睿同志的先进事迹,使全体民警学有典型、赶有目标,激发了队伍士气,调动了民警工作积极性,全局形成了甘于奉献、积极工作、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他们还注重对外宣传,借以充分展示警营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成功举办了“礼泉县公安局喜迎十八大、首届民警书画、摄影作品展”、“礼泉县公安局首届迎新春团拜会暨‘好警嫂’表彰晚会”、“警营之星才艺大比拼”、“平安创建夏凉晚会”等一系列活动,起到了宣传公安、展示形象、凝心聚力、推动工作的作用。
同时,狠抓人才建设,充分挖掘队伍中现有的优秀文化人才苗子,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安排优秀文化人才苗子到县文化局、县剧团等部门进行跟班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文化修养。2012年下半年以来,先后从刑警、治安、户政、网监和派出所选拔文艺、书画、摄影、体育等人才16名,为开展警营文化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还将优秀骨干和人才苗子组成相对固定的文化团队。例如:文艺演出队、足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及摄影、书法小组等,这些成员平时在各自岗位上工作,遇有文体活动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警营文化建设成果,有效提高公安局警营文化知名度,从而带动警营文化不断发展壮大。
抓住创新发展 把公安队伍士气“带”起来
2012年6月以来,他们坚持把警营文化建设和创新作为凝聚队伍向心力、提升战斗力、推动中心工作全面开展的有力抓手,从细节入手,时时提醒民警践行“忠诚履职”承诺,让民警在轻松工作环境中,于无声处树理念,置小事中见修养,在细节里强养成。通过开展学习型公安队伍创建活动,推荐阅读书目、举办知识竞赛和学习交流会等形式,不断提高民警的文化素质。以“规范警务”建设为契机,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礼仪问答》为主要教材,在全局组织开展警察礼仪教育活动,引导全体民警自觉推广礼仪、普及礼仪和依礼行事,树立人民公安的良好形象。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公安队伍涌现出了浓浓的亲情,全体干警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努力完成了各项公安工作任务,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两年多来,礼泉县公安局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领导下,全局干警牢固树立了科学的公安文化发展观,通过一系列警营文化建设制度和措施的良好落实,为礼泉公安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队伍活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举措,切实提高了队伍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达到了“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的,各项公安工作均取得了显著进步,队伍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2012年底,该局全面工作从2011年的全咸阳市末位跃居全市第9名,群众对社会治安和公安队伍的满意度从2011年全省第104位跃升到第52位,进位幅度居全省之首。2013年年终的全省平安建设“两率一度”测评中,群众对礼泉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公安队伍的满意度分别为93.32%和76.95%,排名分别位居全省45位和64位。2014年度,礼泉县公安局共破获刑事案件273起,其中破获新发刑事案件242起,破获杀人命案3起,命案破获率达到了100%;抓获犯罪嫌疑人694人,逮捕130人;抓获上网逃犯90人。查破治安行政案件1206起,处理违法人员1249人,其中行政拘留669人。在2014年上半年全省平安建设“两率一度”测评中,群众对礼泉县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和公安队伍的满意度分别位居全省53位、52位,队伍满意度比往年提升12位。
告别了2014年,礼泉县公安干警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服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他们一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将用更高昂的斗志、更开拓的精神、更辉煌的成绩续写礼泉公安工作新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宋晓玲记者吕贵民)近日,蓝田检察院在县法院设立了驻法院检务工作站,打造“零距离”法律监督平台,这在西安市检察系统尚属首家。检务工作站的设立,改变了过去“坐、等、靠”的传统工作方式,不仅为...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