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古县,三辅名邑,始称甘泉、云阳。及至北宋,太祖赐年号淳化,延用至今。北据甘泉山之峻,东凭爷台山之险,俯瞰北仲、嵯峨二山,泾水奔腾,绕膝南去。本周,我们踏上这一方“秦汉福地”,寻觅当地荞面饸饹之美味。
眼睛带你看淳化
由西安出发,驶入刚开通的咸旬高速,仅需一个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南缘,素有“黄土高原绿色明珠”之美誉的淳化县城。刚入县城,便可见到众多游客正在选购路边一箱箱淳化苹果。“淳化苹果”以色泽绚丽、质脆肉细、汁多味浓、硬度好、耐贮运而闻名中外。由于该县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属世界三大苹果优生区之一,被国家确定为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有“中国苹果之乡”美誉。
举世闻名的秦直道从这里起点,直达内蒙古九原郡,是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抵御外寇入侵修筑的军事通道,被称为古代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而堪称国之瑰宝的“淳化大鼎”,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西周圆铜鼎中最大最重者,其高大魁伟的造型、狞厉威严的仪态和庄重神奇的纹饰无不折射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智慧。
革命战争时期,淳化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曾因“兵多、粮多、支前多”而被评为边区模范县,尤其是1945年7月发生在这里的“爷台山反击战”,揭露和粉碎了国民党假谈判、真内战的阴谋,对巩固边区政权、推进全中国的解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舌尖带你咥淳化
漫步淳化县城,大大小小的饸饹店随处可见,你会发现每一个店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品牌,因为“淳化荞面饸饹”六个字就是他们最好的金字招牌。来到县政府对面的一家淳化荞面饸饹店,一股浓郁的辣椒油香便立即勾出了记者肚里的馋虫。选位坐定,一碗正宗的淳化饸饹就上桌了,这饸饹面看起来光滑细长,挑起一筷子放进嘴里顿感筋道柔韧,筋而不硬,细而不断,柔韧耐嚼,光滑爽口。再品这饸饹汤,油而不腻,味浓而不烈,味香而不艳,只觉香味扑鼻,回味悠长。而这饸饹汤里的辣子更是堪称一绝,其汤面漂着很厚的一层辣油,看似辛辣无比,实则红而微辣,既可提味,又可增加食欲。吃淳化饸饹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在刚端上桌的饸饹里先加入蒜泥,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杀菌,二是为了提味。
长久以来,淳化荞面饸饹不但是当地人的日常美食,其“筋长光亮、香辣宜人、柔瓢可口”的特点,也使其成为外地朋友争相品尝的美味佳品。而淳化人过红白喜事,饸饹更是主打美食,一般用大锅煮,小碗盛,面少汤汪,号称“一口香”,吃十碗不算多,吃二十碗不为怪,吃完用舌头舔残留在嘴唇上的油水更是淳化乡间田野司空见惯的一景,足以见证淳化人对饸饹美食的喜爱。
记忆带你品淳化
淳化饸饹相传起于秦汉时期,并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公元前96年间,武帝携钩弋夫人出巡到甘泉宫,钩弋夫人发现宫外遍地荞麦花清雅艳丽,遂问侍从此为何种植物,侍从答曰:荞麦,其花好看,民间以其籽磨面压制的饸饹更是美食一绝。钩弋夫人必欲尝之,武帝爱怜钩弋,遂下诏,遍访民间厨艺高超者进宫压制饸饹。武帝与钩弋尝罢顿觉芳香扑鼻,味道鲜美。于是龙颜大悦,赐为御宴佳品,并在将士出征、凯旋庆功时必赐饸饹宴以犒赏大臣及众将士。一时间,宫中众臣无不竞相效仿,京城内外争先品尝。淳化荞面饸饹由此美名遍传都城长安,远播华夏城乡。
如今,淳化荞麦已成为陕西地理标志产品,淳化县民间传统荞面饸饹制作工艺,也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由于淳化荞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对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独特疗效,也使淳化的荞面产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系列,有浇汤饸饹、凉调饸饹、荞面芝卷、荞面蒸饺、荞面搓搓、荞面搅团等几十个品种,还开发出荞麦饼干、荞麦干吃面、荞麦米、荞麦茶、荞麦枕头等系列产品,并销往全国各地,使荞麦产业从原料种植到传统饮食、现代工业的产业链日趋完整,实现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淳化荞面饸饹”也已成为淳化人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文/宋星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向红袁景智)1月6日,由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撰文的《韩复墓志》首度在西安碑林对外开放,志盖为青石质,中部篆书“唐故左庶子韩公墓志”。墓志主人韩复是唐玄宗时期政治家韩休的曾孙,其祖父为韩...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