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应解决好养老金短缺压力
□ 记者 原登荣
1月15日,《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下发,标志着养老金“双轨制"正式破冰,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曾经被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也将被打破。
对此,不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忧心忡忡。
吃财政饭也要缴养老金
按照决定要求,养老金并轨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涉及通常所说的所有“体制内人员"。
具体改革措施为:基本养老保险缴纳方面,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
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养老缴费和发放基本一致,“体制内人员"以前的完全吃财政饭,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1月19日,省人社厅养老保险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陕西省尚未接到养老金并轨改革方案的具体通知,暂时还没有改革细则出台。
西安市人社局养老保险经办处工作人员表示,西安在1997年已成为国家养老金改革试点城市。本次改革西安主要涉及的是国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但全省其他城市的机关事业单位还是要面临并轨改革。
多扣工资少拿钱难接受
在西安某单位从事党政工作的公务员蔡力表示,养老金并轨其实自己早有心理准备,自己最关心的是并轨实施后待遇如何调整。“以前从没有自己缴过养老金,现在却要从工资里扣,心理上接受起来有点困难。"
不仅公务员抱怨,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对并轨颇有微词。西安雁塔区某高校的惠老师说:“我们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之前从未自己缴纳过养老金,再有几年就要退休了,最担心的是退休后能拿到多少,要是多缴了反而没之前拿得多,我没法接受。"
并轨不能搞“一刀切"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温海红认为,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缴费能力是一个考验。改革不能搞“一刀切",要关照好新旧制度、参保人员地区转移、工作变动时的续交衔接问题。她建议,全国的养老基金应该从省级统筹转入全国性统筹。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表示,养老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间会缩小差距。但改革要注意不能降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要把企业的保障提上去,这样并轨的阻力才能减小。
“制度迈出第一步后,接下来要进行保障水平上的并轨。"
西安邮电大学经管院院长张鸿认为,改革一定要公平和准确,个人和单位缴纳比例要严格核算。不管怎么说,公务员工资的调整还是重中之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郝渊晓建议,改革要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具体操作,这样会减少社会阻力。
截止记者发稿时,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明确表示,公务员工资调整方案已下发,养老待遇水平也不会降低。
新闻推荐
提高立案门槛提升提案质量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王峻摄本报讯(记者满淑涵)1月23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和省十一届政协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陕西宾馆召开。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省十二届...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