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的扫码送礼品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
□记者李荣文/图
“扫二维码,送小礼品!"“扫一扫,有惊喜!"“扫描二维码,加入官方购物群!"......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二维码正以一种急速的方式渗入市民生活中,无论是在餐馆、商场、超市、公交站,还是海报传单、报刊杂志,甚至在街头巷尾的路牌广告处,都能轻松找到二维码的踪迹。这些看似时尚、便捷的“扫码"活动,其背后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也有不少市民担心,“扫一扫"真的安全吗?个人信息会不会外泄?
无处不在的二维码
2月6日,正值周末,西安东大街人流密集。下午4时许,在东大街开元商场公交站牌处,七八位年轻女孩手拿印有二维码的牌子,不断向人群中喊到“扫二维码,送小礼品!"“扫微信,送头花!"......赠送的小礼品包括各种小零食、糖果、头花等小饰品,周围挤满了人,有不少年轻人拿出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
记者试着用微信扫了一张二维码,手机立即弹出一个好友,点击添加后,发现对方是一家美容护肤店。
“通过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可随时了解我们店里的活动信息。"吴姓女子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微信平台,他们店就通过微信营销,这种宣传手段不仅节约了宣传成本,还能与关注他们微信号的用户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分享,可提高他们的知名度,甚至带来可观收益。
在建国路某家餐厅门口,一张海报上明确写有通过微信扫二维码,并分享到朋友圈,即可送精美套餐一份。
记者在走访了西安多处消费场所发现,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扫二维码享受折扣优惠的营销方式,逐渐被商家热捧,大到房地产企业,小到超市,都会有二维码的营销活动。
二维码暗藏隐患
据媒体报道,2014年,浙江嘉兴一家淘宝店店主因为扫了一个客户发过来的二维码,导致支付宝余额、绑定银行卡、阿里信用贷款资金被转移,损失共计18万元。
“二维码在给生活带来方便和实惠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网络工程师朱坤说,扫描不安全的二维码,手机很容易被植入病毒,不仅会泄露个人信息,甚至会造成手机“吃费",有些商家还会以此发布非法广告和不良信息,如果市民在扫二维码时不认真进行识别,就会给个人财产安全带来损失。
朱坤说,二维码本身不存在病毒,但只要有二维码生成软件,一些不法分子便可将病毒、木马程序或手机吸费软件等网址链接生成二维码形式的图形。同时,二维码可随意发布,一般伪装于打折、促销的广告等,诱导用户进行扫描,引发手机中毒,手机里存储的通讯录、支付宝、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也可能会遭到泄露。
“二维码只不过是为病毒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一般用户不了解二维码的原理,常常‘见码就扫’,消费者在打折、促销或热门游戏的幌子下,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制造的假象所迷惑。"朱坤说。
不要见“码"就扫
记者从西安市公安局网监支队了解到,由于目前人们对二维码的认知较少,现阶段有关二维码的警情在西安并不是很常见,但因其特殊功能,决定了二维码的使用人群和范围将越来越广泛,市民应提高警惕。
朱坤提醒,市民在扫描二维码前一定要确认该码是否出自官方和正规网站,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要盲目扫描,消费者最好在手机上安装相应的安全软件,以防二维码病毒侵入手机。如果消费者要扫描二维码,尽量使用有安全验证功能的软件进行扫描,如果通过二维码来安装软件,安装成功后,最好先用手机杀毒软件扫描后再打开,确保手机安全。
新闻推荐
2月13日,陕西索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寿宝来到西安市未央区,为该区3000多名保洁员和环卫工人赠送了粮油等过节用品,并送上节日祝福。未央区委常委、副区长杨军等参加发放仪式。记者张旭摄...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