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剃头匠朱师傅的“头上江湖”

来源:各界导报 2015-03-24 21:18   https://www.yybnet.net/

 

剃头匠朱师傅正在为一位老主顾理发

□记者高琦文/图

3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各地都有在当天理发的风俗,希望除旧迎新,带来一年的好运。年轻人青睐的新潮理发店自然人满为患,而西安建国门外的剃头匠朱师傅也没闲着,排队的老主顾一个接一个,朱师傅低着头,只管手起发落,淡定从容。

剃头只收5块钱

朱师傅的剃头摊摆在西安建国门外,为迎接当天的“客流高峰",他特地准备了十来个号码牌。凡是新来一位客人,所有的主顾们都异口同声招呼“领号排队"。

此刻已临近中午12点,依然有近十人等待,年近七旬的朱师傅忙活了一上午,还没来得及喝口水。

轮到一位60多岁的大妈,大妈要求“剪年轻一点",朱师傅只一句“请坐",挑了个电剃刀已然开工,手法细腻熟练,令人赞叹。不到5分钟,剃发、修剪、清洁一套工序全部完毕,最后,朱师傅不忘递过去一副小圆镜,问大妈是否满意。

“手艺好还便宜,过来就找他。"这是所有客人对朱师傅的评价,基本的剪发在理发店动辄几十元,而朱师傅只收5块钱。“去年是4块钱,今年刚涨了一块,也不贵,都是中老年人,图个实惠。"朱师傅说。

一辆自行车承载全部家当

朱师傅住在西安东关,老家却在扬州,17岁就跟随扬州老乡学艺,随着技艺的熟练,在当地逐渐小有名气,成为“扬州三把刀"之一。

1967年,朱师傅带着老伴来到西安,在一家单位当理发师,无奈不是正式员工,没有退休保障。六年前,为了谋生,朱师傅当起了街头剃头匠。朱师傅回忆,从年少学艺至今,剃头这个行当自己已经干了四十多年。

“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先到下马陵早市去,中午再移到建国门外面,晚上天黑了才收摊,只要不刮风下雨我肯定在。"朱师傅边忙边说。

剃头摊旁停放着一辆老式“二八"自行车,上面挂着朱师傅的全部家当,工具包、水壶、毛巾、扫把……就是这辆自行车,陪伴了朱师傅二十多年,也承载着他和老伴对生活的希望。

干到干不动为止

朱师傅说,他是第一个在建国门外剃头的师傅,后来才渐渐来了其他师傅,凭着纯熟的技艺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的剃头摊赢得了不少街坊的认可,每天大概能来三四十位客人。

“现在年轻人都追求时髦,我也要与时俱进,发型再变根本的剪法不变,盖盖头、寸头什么的我都会。"朱师傅还说,虽然他的剃头工具还是剃刀、电推子、剪刀老三样,但技术不能落后。

休息的空档,朱师傅用左手轻轻按摩右手中指,上面绑着厚厚的一层纱布,那是因为常年保持一个姿势,中指肌肉劳损引发了肌腱炎,前几天才做完手术。

聊到还要干多长时间,朱师傅想了想说“干到70岁左右",说完,笑笑又补充道:“干到干不动吧,为人民服务么,再说活着就要吃饭,老伴也没事干,就靠剃头生活呢"。

新闻推荐

陕西省公布十起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本报讯(记者唐冰)3月24日,省公安厅公布十起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西安3起,榆林2起,延安2起,宝鸡1起,咸阳1起,汉中1起,包括劣质皮冻、有害羊蹄、假冒瓜子、鸭肉冒充牛羊肉等,食品违法行为令人...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会削面的机器人2015-03-28 21:18
评论:(剃头匠朱师傅的“头上江湖”)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