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北京记者 李鹏 记者 吴军礼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过去的一个多月,中国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设计,迈出了全局部署的第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这艘大船,需要法治的强力引领护航。十八大以来,中国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法治政府弯道超车,展现“加速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信息公开“晒"权力清单……当改革步入深水区,解决方方面面的矛盾和问题,亟待法治保障。2015年,深化依法治国如何破题,值得拭目以待。
百姓说话:希望“法为民所立"
全国立法动态统计播报显示,目前我国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以及规章,总数已近2.3万件。
据此,长期从事法律研究工作的陕西律师王荣利认为,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基本成形,依法治国总体进入“有法可依"阶段。但由于部分法律移植于西方,抑或“闭门造车"、与实际脱节,导致在执行中出现不知道该依哪条法律,甚或让老百姓看了摸不着头脑的局面。他希望,在未来进一步的立法过程中,应该从现实情况出发,真正使“法为民所立"。
西安某企业行政工作人员米娜则希望,未来能够加大法治宣传,让普通百姓不仅知道守法,更能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懂得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予以还击。
陕西声音:用好宪法这张“资格证"
“依法治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第一步是依宪治国。"省政协委员林显春说,“不打好这样的法治根基,后面的就都是空中楼阁。"
宪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石和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甚至被比作“国家资格证"、“政府开张营业的许可证"。林显春认为,要用好这张“资格证",就要求任何人都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不能违背宪法精神。
林显春说:“当大多数人对宪法某一条款有不同理解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作出相应解释,特殊情况下可以修宪。一句话,一切都要在宪法框架内行事。"
省政协委员郭明耀认为,依法依宪治国最重要的是突出老百姓的利益。近年来,他的提案更多关注老百姓切身利益。
“这些年上访情况多,其原因是行政诉讼立案难。因此国家对于行政违法要严管重罚,并让地方政府无法干预法院审判。否则,行政诉讼中,被告与法官坐在一起商量案子怎么判,作为原告的老百姓能满意吗?"郭明耀说。
北京来电:有权不能“任性"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副省长、民盟陕西省委会主委张道宏认为,全面依法治国是个系统工程,首先是要坚持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的轨道。
“要开好这个局,从省政府来讲,任务还很重。"张道宏直言,目前的法制机构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治国在新形势下对政府法制工作的要求。他建议,一方面是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立法质量,另一方面要一改过去的部门立法情况,交由人大立法或政府法制办提出计划和草案,提交人大审议。
“今年的新变化中有个重要突破,在除了国家层面,各省和较大的几个城市有相应的立法权外,将新赋予设区市也具有一定的立法权。但从目前来看,设区市在这方面的力量还很欠缺。"张道宏表示,赋予权力的同时也应赋予责任,这项工作必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立法法草案’修改审议,预示‘地方红头文件’不能再任性。"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新长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世杰表示,本次人大会议有一项重要议程,听取并审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说明。
立法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蔡世杰认为,在涉及到中国政治结构的法律中,《立法法》的地位仅次于宪法,同时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立法法》2000年颁布,实施15年,此次为首次修改。"蔡世杰表示,从草案来看,此次修订有不少亮点和突破,如强调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赋予更多地方政府地方立法权,明确了税收只能由法律来规定,以及规定地方规章不得跨越法律减损公民权利。“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临时性限购、限行等措施不能再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任性提出,而是需履行相关法律程序后方可出台。"
新闻推荐
□记者原登荣收入分配改革这块“硬骨头"牵涉到多方面利益,如何“啃"成了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就此,陕西省部分财政税收专家表示,个税面临税制不合理的问题,为...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