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报道(上)
编者按
因坚守而收获,因热爱而钻研,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更幸福的生活。“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个行业的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尽管身处平凡的工作岗位,但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奋斗着,无不印证了“因为劳动,所以幸福"这一朴素而崇高的真理。在这个光荣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向所有劳动者致敬!
公共自行车搬运工:每天要跑110个站点
调度站打来电话通知需要“补给"的自行车站点
□记者高琦文/图
随着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推广,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均衡各个站点的自行车,方便市民租还,就需要一些搬运工在各个站点,查缺补漏,维护运营。4月26日,记者走进西安市公共自行车未央区特级站,跟随自行车搬运车司机韩艳蕊、搬运工黄勇利、刘松学,体验了一番别样的“搬运"工作。
锵锵三人行
早上6时50分,黄勇利、刘松学已经把搬运车里里外外清扫了一遍。韩艳蕊检查了发动机、灌好热水后,7时整准时发动搬运车,从辛家庙公交枢纽站驶出,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
“我们三个是一个团队。"韩艳蕊介绍,每辆搬运车上,都是一个司机、一个或两个搬运工。她负责开车、记录每个站点装卸车辆的数量及破损情况,黄勇利和刘松学则负责搬运自行车。
7时11分,搬运车到达第一个站点“辛家庙立交南站"。看到锁桩外放置了不少自行车,韩艳蕊停稳车,黄勇利、刘松学便迅速下去,不到12分钟,就将26辆自行车搬运上车。
“编号1401054后轮没气了。"黄勇利边整理自行车边说,韩艳蕊则赶紧拿出笔,对时间、站点、编号、损坏原因等作记录。
百余个站点来回跑
搬运车每天要跑多少个站点?韩艳蕊拿出工作手册,上面明确罗列了他们负责的站点:北关、龙首塬、未央区政府、方新村……满满两页纸数下来,共有110个站点。这些站点间距较近的,行驶不出5分钟就能到达,有时黄勇利、刘松学还没坐稳,就得再次下车忙碌。
“我们每天跑的范围大概是北至北二环南,南至自强路,东至浐灞,西至西二环,哪个站点需要添补车了,我们就去哪儿。"黄勇利说。
话音刚落,黄勇利就接到总调度站的电话,通知方新村站自行车存量不足。韩艳蕊说,除了调度站指挥,他们也会凭借经验,对需求量大的站点进行及时调配。另外,公司还专门建立了一个交流群,实时发布各站点信息。
忙碌并快乐着
上午9时整,搬运工作已经进行了2个小时,韩艳蕊临时停车买了两个包子,一杯豆浆。“还没吃早饭呢,太饿了。"韩艳蕊不好意思地笑笑,趁着下个站点停车的空档快速解决了早饭。
“每天要搬7个小时,碰上租借高峰根本没时间吃饭,忙着忙着就忘了。"刘松学说,有很多司机和搬运工干不了多久就走了,但他们三个人一直坚持着,一路上有说有笑,互相协助,很充实。
此时,一直忙着看调度信息的黄勇利突然抬起头说:“能不能帮我们呼吁一下,让大家都爱护公共自行车,尤其是学校附近的站点,损坏现象很频繁,最多一天发现十几辆。"人为损坏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摊贩占道经营、机动车占道停车也给搬运自行车带来了难度。
公交车修理工:12人负责维修1078辆车
公交车修理工南小宁正在检修公交车
□记者 李荣文/图
“开门请当心,下车请走好,欢迎乘坐……"当乘坐公交车出行、享受公交服务时,我们是否知道,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公交车修理工,他们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只为及时对公交车进行维修、保养。
4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安市公交六公司看到,除了公交车频频进出站外,还有一些身着迷彩服、手拎工具箱、身上沾满油污的公交修理工在忙忙碌碌。
今年41岁的南小宁是西安市公交总公司客车总厂第六保修厂的一名维修工,从事这一工作已有19年。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和工友们维修完一辆公交车,身上、手上沾满了尘土和油污,额头涔出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滴。“这些油污,我们早已习惯,虽然平时也戴手套,但检修一些零部件时就要脱掉手套,所以手上沾满油污也是常事。"南小宁笑呵呵地说。
随着新能源公交车的不断增加,维修工还需要掌握更多的新技术。以前修理公交车只需要简单的维修知识就行了,现在的新能源公交车不仅线路复杂,还需要借助电脑进行诊断修理,就需要维修人员不断去充电学习。
据介绍,公交车维修工早上8时上班,下午6时下班,但从来没正点下过班,有时甚至要忙到晚上10时。为了确保公交车正常运行,维修工的手机要求24小时开机,即使半夜打电话也要随叫随到前来维修。
和南小宁并肩“战斗"的还有12位同事,“这里有1078辆公交车,全靠他们来修理和维护。每天平均要维修40多辆车,忙的时候甚至更多。"该保修厂党支部书记吴宏伟说。
因娴熟的技术和优异的表现,南小宁多次被评为“星级带头人"和“年度先进个人"。他说,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自己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分内工作,让每一辆“有病"的公交车都能“健康"地回到道路上行驶。
列车调车员:2公里股道每天往返百余次
列车调车员薛伟熟练地摘下连接列车车厢的软管
□记者原登荣实习生张雨晗文/图
火车正在行进,只见一个身影纵身跳上列车梯,然后再迅速将两节车厢间的钩提杆打开……这不是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画面,而是西安火车站的列车调车员正在进行挂钩拉车作业。
薛伟,西安火车站运转车间调车组调车二区调车员。这个一共8人的调车组,每个白班肩负着14趟始发列车,近300节车厢的甩挂、编解及取送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将每天到达的客车车体及时送到车库检修;将故障车辆或车厢摘下;并对客车重新编组,再将编组好的车辆及时送到站内。
待车体停稳后,薛伟便匍匐着钻入车底,敏捷地摘下列车车厢连接的软管,然后一扭身钻出车底,扶着把手再次攀上机车。
“向后慢倒"、“挂钩"……薛伟需要不断地重复列车钩管分离、解体对位和重新编组的指令。
据介绍,薛伟2009年就开始了自己的调车员生涯,每天取挂钩80余次,并在2公里股道内往返100多个来回,每年他在股道上走过的距离,相当于从西安到欧洲往返13次,6年下来,相当于绕了地球16.38圈。
薛伟说,最难熬的就是夏天,最热的时候车厢内的温度计都会爆掉,股道上最高温甚至达到60多度。考虑到安全,他必须穿着长袖长裤并佩戴手套和安全帽作业,因此全身长满痱子是常有的事情。
谈及这份工作的安全性,薛伟无奈地摇摇头说,股道上最软的就是石头,危险可想而知,“有时候汗水滴进眼睛,影响视线,不得不用沾满油污的手抹掉,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
“我们这个岗位从来没有享受过法定假日,全年无休,列车每天都在跑,不会因为过节就停止运行,相反却会加车,所以过节时我的工作量会更大,遇到春运最忙的时候饭都顾不上吃。"薛伟笑着说。
对于这个“忙碌"的工作,薛伟坦言,虽然工作很累,和家人相聚时间也不多,但好在家人也能理解,毕竟为社会尽一份力是很光荣的事情。
图书管理员:每月修补近300册图书
图书管理员高博在修补图书
□记者原登荣实习生张雨晗文/图
陕西省图书馆借阅二区,除了书架和读者,每天下午陪伴高博的还有一把椅子、一根签字笔、胶带、美工刀、尺子,以及堆放在桌子上那几摞残损的书籍。
2007年6月,高博进入省图工作,先后做过期刊上报、书籍整架和摄影摄像工作,2014年8月开始在借阅二区做管理员。
做管理员的工作并不清闲,每日除了引导读者借阅书籍外,其余最重要的活儿就是修补图书。
据高博介绍,还书处、办证处、服务站以及其他同事图书上架时发现的残损书籍都会送来。只有轻微掉页、开胶、书皮脱落以及芯片残缺的书籍才能修补,如果破损太严重,就得返厂进行装订。
每天图书的修补量不等,最多的时候能达到100多本,但总体算下来,每月修补图书近300册。最麻烦的是排架号丢失,必须查阅电脑才能显示,还要用粗一点的签字笔写在标签贴上,并粘贴在书籍后面,以方便上架员图书上架。
谈及图书残损情况,高博感慨颇多。他回忆,有一位读者为了借一本书,每周会来图书馆两三次,直到2个多月后这本书才被还回图书馆,但这位读者发现内容有残缺,恳求工作人员补全内容后再借给他,因为这本书全馆只有一册,高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能为力。因此,他呼吁读者在借阅图书时,尽量爱护书籍。
除人为损坏,虫噬、老化也是图书残缺或破损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博说,不管是什么原因,他都热爱修补图书工作,积极践行“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操守,“只要读者爱好读书,我即使辛苦一点也没什么,毕竟有人读书是好事情。"
地铁司机:16080秒不能有一秒出差错
□记者满淑涵 实习生周梦
从广州回到西安,不一样的工作环境,却是一样沉甸甸的责任。对于西安地铁客运部乘务一分部电客车队长惠团来说,“在岗一分钟,安全60秒"是奉行不渝的职业信条。
地铁列车以电力作为动力能源,这是否就意味着地铁司机工作比较轻松?“其实这只是大家看到的表面现象,为了保障每趟列车安全运行,我们的工作压力也不小呢。"惠团用一句行话概括:“手柄握四两,责任重千金。"
地铁司机的一天,从清晨4时40分开始。上岗之前还有一系列准备工作要做:整理行装、抄写行车指示、运营情况、安全注意事项、调度命令,然后填写司机报单,录指纹、测试酒精度、业务测试,几道程序经系统确认后才能上车。
完成走行部检查后,还要对列车车门系统、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做动能试验,再进行广播系统和空调通风效果检测。惠团介绍说,完成所有车前检查工作需要70多分钟。
5时40分,司机手持电台传来车厂调度的发车指令,伴着一声长鸣,第一趟压道车随即驶出车辆段。
“对地铁司机来说,眼尖手快是基本素质。"惠团说。每次进站、出站,完成开关门作业后,司机要看司机室门和屏蔽门之间的缝隙是否夹带杂物,最大目测长度120米。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眼睛要盯准司机台和仪表指示灯,还要注意前方轨道。同时,左手放在鸣笛按钮处,右手放于主控手柄处,以防突发事件。
不足2平米的驾驶室是整条列车的责任核心。“西安地铁一号线途径19站,行车时间44分40秒。"惠团扬扬手笑着说,“没错,我们的时间精确到秒,跑一圈就是5360秒,每位司机每天跑三圈,一共是16080秒,不仅运行、停靠时间精确到秒,故障处理也要求我们跟秒针赛跑。"
很多乘客注意到,每到一站,地铁司机都要上上下下,做一系列动作。惠团告诉记者,这是呼唤应答制度,目的在于确保发车安全。“手指口呼是地铁司机要进行的重复性工作,仅一个手势一天就可能进行上百次,但越是这样简单重复性工作就越不能马虎。"
“我热爱这份职业。当然,压力也在所难免。"惠团说,地铁列车在昏暗的隧道里行驶,司机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尤其是节假日客流量增加,安全意识更要提高。“过年的时候虽没有陪在家人身边,但想到能送更多人安全回家,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
快递员:最忙时一天工作14小时吃一顿饭
□记者吴军礼 实习生张敏
快递员,作为网购的另一只手,越来越多地成了网购爱好者“最期待的人"。记者采访发现,快递员的每一天,都是争分夺秒“战斗"的一天。而在最忙的时候,一天甚至要工作14个小时,只能吃一顿饭。
忙起来一天只吃一顿饭
“你好,南区门口取快递!"4月25日中午,快递员秦鹏蹬着三轮车,如期来到一天工作中最重要的“战场"——西安石油大学南区门口。然后,他跳下三轮车,把满载在车上的300余件快递摊开,照着包裹上的电话,一刻不停地拨打。
据秦鹏介绍,为避免突然欠费,他用3个号码协同作战。打过电话的包裹,就放到一边供人来挑。与此同时,他还要提防有人“浑水摸鱼",冒领包裹。
他边打电话边告诉记者每天的工作流程:早上6点多起床,7点到单位分快递,9点左右开始在自己的“领地"内派送、收揽包裹。中午,他到达最重要的站点——石油大学南区门口。下午3点多,他回公司取下午要派送的快递,5点时,再次来到学校门口。之后再回公司上交收揽的快递,这时可能已经9点了。这样算下来,一天工作差不多达14小时。
有时候忙起来,一天中的第一顿饭,甚至到了下午6点左右。这也成了一天中唯一一顿饭。“双十一"后,他一天最多派送800个快递,这时候才有可能达到传说中的月薪过万。
曾经“赔了三轮又折货"
“一些人以为我们就是给人跑腿的。"秦鹏说,有些大学生认为快递员没文化,所以有时候对快递员态度不好。但事实上,秦鹏是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喜欢自由、不怕辛苦,女朋友乐于跟他同甘共苦,成了秦鹏做这一行的最大支柱。
这天,秦鹏女友不上班,就陪他一起来送快递。女友给一个在校女生打完电话后,女生懒洋洋地来了,拿完快递并骂了一句“你有病"才离开。原来,该女生嫌秦鹏女友刚才在电话里没有把地址讲清楚,才在取快递时发脾气。这件事让秦鹏很不开心,看着女友受辱,自己又代表的是公司形象,他只好忍气吞声。
“这种情况很多,甚至有人跟我们打架。"秦鹏说,但这都不算什么,最惨的还是那些“赔了三轮又折货"的遭遇。
去年,在东仪路的一次送货经历让秦鹏至今想起都气愤。那天,他上厕所回来,发现停在路边的三轮车不见了。原来是他忙昏了头,上厕所时忘了拔掉车钥匙,才给了小偷可乘之机。但“幸运"的是,那次车上只剩下几百元钱的货物了,损失才降低到4000元左右。
“价值五六千的快递不乏其数,有时丢一件就等于一两个月白干了。"秦鹏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荣)4月27日晚,中央纪委网站对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111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进行了每周例行通报。其中有陕西省6起案件,分别是: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小居安村党支...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