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台湾陆配关怀联谊促进会理事长王彦
□记者满淑涵/文王峻/图
“这些年,家乡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足音不仅印证了家乡儿女的勤劳和智慧,也深深感染着远在海峡对岸的我们。"
4月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参加黄帝陵祭祖的台湾陆配关怀联谊促进会理事长王彦畅谈回到家乡的感受。她说自己最心仪的事,就是“做两岸交流的美丽桥梁,为家乡发展再添生动音符"。
血脉之情无法阻隔
20年前,王彦作为“大陆新娘"远嫁台湾。“说实话,由于社会制度、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的差异,短时间适应起来难免有些吃力。"
远嫁台湾,子女教育问题无法回避,但两地观念差异的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在王彦看来,两岸文化有更多的“和"“合"之处,从传统中华女性多数的认同感讲,“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教育的第一‘基因’。"
为了让孩子跟上台湾教育节奏,王彦请了当地的专业辅导老师。然而,她发现,由于两岸对历史的认知不同,教材中存在诸多表述上的差异。“目前很多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的认识不够全面,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教育。所以我会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补充,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
“我们也一直积极呼吁政府能够正确引导,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和现状,同时希望两岸之间多一些学术交流,凝聚更多文化的认同感。"王彦说,“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黄帝陵公祭典礼,身临轩辕庙前,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被现场气氛激发出来,那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所无法阻隔的。"
孝亲敬老需要传承
入籍门槛高、权益维护难,加之受政策限制和社会歧视……这是很多在台大陆配偶面临的困境。
“目前,台湾外来配偶接近60万,其中大陆配偶就达到40万之众。"王彦坦言,许多大陆配偶属于弱势群体,虽然她们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但制度缺失让她们成为台湾社会“看不见的隐形人"。
为了帮助大陆配偶维护自身权益,台湾陆配关怀联谊促进会不仅在就业机会推介、子女教育协助、心理情绪疏导等现实需求上给予诸多帮助,而且还通过培养她们第二专长,提升陆配女性的专业素养。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养老问题也同样摆在陆配女性面前。王彦介绍说,首批大陆配偶中有的已经八十高龄了,“能不帮她们吗?"
近些年,台湾陆配关怀联谊促进会通过法律援助在这方面作出不少努力。“维权还需法器,要让法律的阳光普照到陆配群体的心里。"在她看来,“作为中国人,尊亲敬老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失的做人美德。"
我永远都是泾阳女儿
“嘹咋咧。"谈起这次回乡观感,王彦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一句陕西话透着浓浓的乡情。她说,虽然远嫁台湾,但自己永远是“泾阳女儿"。
近年来,台湾地区一直是陕西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和主要出境旅游目的地。西安至台北、西安至台中先后实现飞机直航以来,陕西人前往台湾观光旅游更加方便快捷,赴台人数连年攀升。2014年陕西省居民赴台旅游组团人数超过4万人,台湾游客来陕旅游人数也占到陕西入境市场的12.77%。
“交通便利了,科技也发达了,通过智能终端与家乡亲人联系也更方便了。"谈及两岸交流,王彦表示,在智慧信息服务应用方面,台湾起步早、发展快,已经形成了很多成熟经验和先进技术。“咱陕西是科教大省,未来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合作和交流,发挥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我们也希望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采访中王彦多次表示,愿做两岸交流的美丽桥梁。
沟通之桥何以“美丽"?她如是解读:“这种美丽不仅是外在的容貌、内在的气质,更重要的是自信、包容、勇敢、付出,迸发出行动的力量。"
新闻推荐
□记者张宝勤近日,西安交警启动“3+X"整治模式,从第二季度起集中整治日常及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强化道路街面秩序管控,深化缓堵保畅工作。行人及机动车抢黄灯过马路之类“中国式过...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