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榆林中学顺利通过陕西省示范高中复查评估,这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办学底蕴的百年名校再添荣耀。百年来,有上千名榆中学子进入了北大、清华等全国知名学府,有上百名学子迈进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学校先后培育了6万多名学子,遍布海内外,他们大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怀天下、求真知、报国家”的校训、“培养大气的中国人”的办学理念虽然确定于2011年,却凝炼了榆中的百年积淀。从原校长杜斌丞、教师李子洲到学生刘志丹、谢子长等人的身上,都折射出了榆中人的大气魄、大胸怀、大手笔。
A 以新校训培育学生德育发展
榆林中学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切入点,把文化气息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近年来,学校秉承“科学民主,求实创新”校风,“为学生和谐发展服务,为学生幸福生活奠基”的办学宗旨和“怀天下、求真知、报国家”的校训,在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等方面彰显了百年名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榆林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先后建起校史馆、校园文化橱窗专栏等,开设心理、法制、感恩等方面课程,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为学生成长创建了良好的德育、美育环境,并编写《榆林中学校园文化手册》,让每一位新入学的学子提升自豪感、使命感。
“九字校训作为榆林中学校园文化核心理念之一,是2011年确定下的,之前的校训‘科学、民主、求实、创新\’则改为校风。”榆林中学刘红峰老师告诉记者,新校训虽然定下十多年,却凝炼了榆林中学的百年历史。
榆林中学副校长高谋洲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榆中校训是对榆中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彰显了榆中特有的文化底蕴,辨识度极高。“这九个字每三个字背后都有大量的故事和经验,也是榆中区别于全国其他中学的精神本质。”
因此,学校先后被评为“榆林市校园文化先进集体”,校长吴忠宝被评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个人”。
B 以一流教学设施优化育人环境
2007年,榆林中学整体迁入位于榆林市高新区的新校址,整个校园按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建设。占地面积270亩,总建筑面积122000m2的校园里绿树葱郁,文化气息浓郁。
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信息楼、音乐艺术楼等教学场所一应俱全,同时配备先进的电教器材,阅览、实验设备,天文观测台,能够满足语音、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舞蹈等教育教学的各种需要。学生公寓和师生餐厅共计64473m2。学生公寓783间,可供4698人住宿,校内全部覆盖网络监控系统。400米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内的人造草坪、塑胶跑道、水泥看台,在省内达到了一流水平。
学校现有教学班82个,学生4592人,教职工328人,专任教师296人,其中一级教师97人,高级教师80人,特级教师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4人,获省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三五”人才、劳模、德育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等称号11人。市级各类人才8人,市级教学能手25人。
C 以科学课改促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和主阵地。多年来,榆林中学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效率这个核心,积极、理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结合自身实际,榆林中学制定了“支架探究教学”模式,这也是榆林市首个高中领域的国家立项课题。
“支架探究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国内外先进教学流派的精髓,结合榆中实际创新而来。基本教学流程是支架引导—梯次探究—运用质疑。基本思路是“导—学—教—用”的过程。每堂课讲授时间一般控制在20-25分钟,全力倡导“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答案要点化,要点表述条理化”,化讲为问,以问促学,努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不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展示自我、体会成功的舞台。
截至目前,榆中共有42个“支架探究教学”课题组,参与教师174人,上研究课、汇报课805节。有8项成果获榆林市2011年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4项一等奖,二、三等奖各2项。学校评选出了葛波等10名教改能手。
同时,学校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开出了《生活与语文》、《路遥和陕北》、《数学与生活》、《榆林市沙漠治理现状与方法》、《构建和谐榆林的思路与对策》等七大领域十二个科目的对应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有充分的选课自由,也深受市内外学校欢迎。
D 以坚持培育英才为己任
回望榆中的百年历史,学校始终以“开启民智、培育英才”为己任。历年来榆中应届生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和全国奥赛获奖人数一直稳居全市第一。历届校友中,著名专家学者和各界著名人士数百人。著名文学家柳青和原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均为榆中数万学子的杰出代表。近年来,学校更以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质量高而闻名省内外。
在2003年10月百年校庆时,数千校友齐聚榆中,西安校友会捐赠了一块雕刻有“英才摇篮”四字的秦岭石刻,这也道出了所有校友的心声。
对于榆中人来说,陕西十强、全国百强中学是他们目前共同的目标,“榆中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为民的奋斗史,是一部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探索实践史。未来的路还漫长,但大气的榆中人会通过不懈努力,发扬光大前辈的优良传统,让榆中的名字响彻国内,甚至走出国门。”校长吴忠宝自信地说。图/文 刘美 李承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嘉)5月8日上午,“张锦秋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西安大明宫遗址丹凤门举行。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所属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