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银行数量的增多,人们金融消费活动的频繁,很多人手中的银行卡不止一张,也有很多银行卡被闲置起来,是去银行办销卡手续还是随手丢掉?在网上,银行卡竟然被当做商品进行买卖,这种看似“便利双方”的行为,却触及了法律的底线,危害无穷。那这些闲置的银行卡到底要怎么处理?
销卡手续麻烦随手一丢成常态
很多人都有销卡的经历,但无一例外的感受就是“麻烦”。前不久,记者的一位朋友张女士前去银行销卡时就遇到了麻烦。“您的银行卡有绑定的业务,需要解除该业务才能销卡。”银行工作人员说道。这张很久不用的银行卡张女士早已想不起来绑定过什么业务,“我没绑定什么业务,你能不能帮我查一下?”“抱歉,我们这里没办法帮您查询,您需要去办理该项业务的支行去查询。”已经想不起来什么业务的张女士怎么可能想起来在哪里办的业务。“我想不起来,怎么办?”“那就没办法销卡。”无奈,她只能将银行卡丢掉。
张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据悉,目前银行卡销户需要本人携带身份证去该银行的网点办理。光大银行边家村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销银行卡,必须本人携带身份证办理销卡,目前在网上还不能进行办理。如果是信用卡可以打电话办理销卡业务。”不用的银行卡也没多少钱,很多人怕麻烦就直接将卡丢到一边。
但同时,记者了解到,目前有的银行卡还是收取年费的,即使不用也依然会从卡上扣除。中国银行鼓楼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行卡年费是10元,当账户金额为零,并且长时间不使用时银行会自动销户。不用的卡最好在柜台办理销户,如果长时间不用的卡在使用前也最好来柜台查询一下银行卡的状况。”中国工商银行曲江支行的工作人员也表示:“除金卡客户以外,银行卡是要收取10元的年费。”
而对于信用卡,闲置的危害将会更大,记者通过某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客服热线得知:该行单币信用卡(普卡)每年的年费为70元,双币信用卡(普卡)年费为140元,第一年免费,在消费满六次后第二年会免除年费。闲置的信用卡,一般而言一年下来消费是不会满六次的,如果由于持卡人疏忽,有欠款将会直接影响个人的信用。就算是已经无欠款的信用卡,年费几年下来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打起买卖主意多用于非法用处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经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违反了银行卡相关法律制度,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买卖居民身份罪。
今年“3·15”央视曝光网上***交易严重违法行为很多人都大为吃惊。那么黑色链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卡又有什么用处呢?
据了解,这条“灰色产业链”大概是这样的:不法分子通过网上商城、商品交易平台、博客等发布相关“广告”信息,买卖的资料包括银行卡、身份证、网盾、手机卡、开户信息等相关资料,而购***的人多将其用于转移资金,或是为了避免真实身份曝光,用买来的信用卡实施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而银行卡的地下交易价格则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主要跟银行卡开通的功能相关,银行卡的功能越多价格越高。
有律师分析道:“因为银行卡内存储了很多个人信息,若该卡被用来从事非法活动,将给卡主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一旦所售银行卡出现信用问题,最终会追溯到开卡人账户,导致个人信用受损。而且个人信息的泄露也有可能导致个人资金的损失。”银行的工作人员也这样告诉记者。
建议:闲卡别乱丢远离非法交易
那么闲置的银行卡要怎么处理呢?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用的卡最好在银行办理销户业务,并将卡片磁条和芯片损毁,不要随意丢弃。”
此外,他提醒广大持卡人:“在使用银行卡的过程中,除了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相关证件和个人信息之外,远离非法买卖银行的交易。不出租、出借、***、身份证和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一旦发现***和身份证的犯罪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配合公安机关或发卡银行做好调查取证工作,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银行也给客户以提醒,记者在民生银行的官网上就看到这样的标语:“银行卡非法买卖不受法律保护,谨防血本无归!”“银行卡非法买卖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买卖风险自担。” 见习记者 张问之
记者有话说
诚信社会建设迫在眉睫
200元左右在网上就可以买到身份证,明明头像不同的身份证却可以很顺利地在银行办到功能齐全的银行卡;如果觉得麻烦,还可以直接在网上买到身份证连同用身份证开户的银行卡。骗子从网上购买一套真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电话卡=成功用此转移财产,洗钱活动完成。
当很多人把矛头指向银行时,是否意识到事情的根源远非那么简单,这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其根本症结就在于“诚信缺失”,而这并非个例。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除主观因素外,银行的不知情很大程度上来自“信息不对称”这一客观因素。在我国,能够办理身份证的部门是公安部门,它有获取个人头像、姓名等信息的权利。而这些信息出于安全考虑属于保密信息,银行是无权获取的,那么银行在办理银行卡时仅能根据顾客提供的个人信息进行,一旦办卡人失信,银行办卡也就存在隐患。
同时记者了解到,从去年5月份开始,在西安由人行西安分行营管部倡导,西安市统计局、金融办、发改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房管局、环保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西安市经济金融信息共享与协调合作机制已经正式启动。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资金等原因,全面的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信息共享模式和频次。”由此看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十分必要和紧迫,只有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信息透明,使社会各部门最大程度地信息共享,从而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欺骗。
据报道,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牵头下,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送审稿)》已经上报国务院,近期将发布。据此,未来个人将拥有唯一信用代码,相当于个人的另一张“身份证”,并伴随终身。
当记者在天猫上搜索“身份证和银行卡”,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身份证和银行卡\’的相关商品”。很庆幸,我们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发挥了作用,但诚信社会的建设仅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就够了吗? 见习记者 张问之
新闻推荐
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以及三天轮值一次24小时的班,循环往复的接警、出警、处警,每天匆匆往返在公交站点,公安公交分局五大队教导员章凡,就是这样度过的“五一”小长假。19岁进入特警支队,33岁调任公交分...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