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小洋和爷爷探望服刑的爸爸,临别时很不舍华商报记者 边飞 摄
华商报讯(记者 边飞)“爸爸,你快回来!”5月3日上午,在渭南籍网络歌手陈汉带领下,家住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11岁的小洋(化名),和他年近八旬的爷爷来到渭南一监狱,探望其服刑的父亲。等待了一年,11岁少年见到了父亲那一刻,泪水喷涌而出。
“他眼神充满忧郁,这不是10岁少年该有的表情”
5月3日,据渭南籍网络歌手陈汉介绍,2014年,一位媒体朋友给他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中一名叫小洋的10岁男孩坐在破烂床前,眉头紧锁,望着窗外。“他眼神充满忧郁,这不是10岁少年该有的表情。”陈汉说,一周后,他便随朋友前往三原县陵前镇小洋家中。
据陈汉了解,小洋7个月大时,他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务工,2012年因罪入狱,他和75岁的爷爷相依为命。但其爷爷不幸在2014年患上脑梗,落下半身不遂。为让更多人关注到小洋,今年4月初,陈汉及部分爱心人士为其拍摄了一篇名为《向阳光飞翔》的纪录片,该片记录了小洋一天的生活。
5月3日,华商报记者从该记录片中看到,小洋家为土房,破烂的十分显眼。课余时间,他一人躲在角落,看同学成群玩耍。中午放学后,伴着剩菜,吃下爷爷一瘸一拐,在漏雨的厨房中煮好的面条。
“早上六点,娃把电动车推到门口水泥路上,我骑车带他去上学。”小洋的爷爷说,孙子在距家3公里的一所小学就读五年级,因身体原因,他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出发送孙子,赶孩子下午放学前做好饭,再骑车接回。同时还经营着两亩地。
小洋的爷爷说,他有三女一子,女儿女婿都很孝顺,也常回家帮扶。服刑儿子是他最小的孩子,老伴在儿子7个月大时离世。儿媳妇对他也孝顺,但儿子脾气不好。2004年,在孙子出生7个月后,儿媳便离家出走。2014年曾回家拿走户口本办离婚手续,再未回来过。
“下个月就是儿童节了,我们送他一个可以见爸爸的礼物。”陈汉说,小洋不仅是留守儿童、特困儿童、也是服役人员子女,情况特殊,但很坚强,让人心酸。陈汉称,《向阳光飞翔》第一次放映时,就有200多名志愿者向小洋的爷爷当场捐赠三万余元。
陈汉认为,金钱抵不上孩子对父爱的渴望。经和小洋父亲服役的渭南该监狱联系,5月3日,陈汉一行人带着小洋和他的爷爷前来探亲。这是小洋第三次探望父亲,小洋爷爷4年里第一次见儿子。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爱如茉莉》,那里面有爸爸,有妈妈”
5月3日上午,华商报记者见到11岁小洋,穿着陈旧红色上衣的他很少说话。问及想不想父亲时,他低下头,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爱如茉莉》,那里面有爸爸,有妈妈。”小洋说,去年,他在三姑夫的陪伴下来渭南见过父亲,此前一次也在西安一家监狱看过父亲。
“他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把头钻进宾馆床头柜、摸索着水龙头……大街上,他看到同龄孩子,眼神中也会露出自卑和些许羡慕。”陈汉说,5月2日下午,他从三原县将小洋和其爷爷接来西安。
5月3日上午,在渭南市一家监狱会客室内,小洋的目光望着父亲走出的方向。一看到父亲,他那强忍的眼泪全部喷涌而出,半个小时的谈话中,一直抽泣着。“爸爸,你快回来”这是他说的最清楚的一句话。
“你在里面好好劳动,好好表现,好好做人。”小洋的爷爷对服刑儿子说。“爸你管好身体,阳阳要好好学习”小洋的爸爸不舍地看着父亲和儿子。隔着玻璃,祖孙三代难舍难分。谈话结束后,该监狱向小洋捐赠了2000元爱心救助基金。小洋的爷爷对监狱一名负责人说道,想给服刑儿子留些钱,让儿子吃好穿暖。
据了解,小洋的爸爸因盗窃、绑架罪被判十年,会根据表现减刑。家属可每月可来监狱探望一次,但小洋情况特殊,探望父亲时间有限。
陈汉说,从2006年,他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在关注过1万多名儿童中,留守儿童、特困儿童、父母服刑儿童居多。他认为,这些孩子对物质的占有欲不强,最缺乏亲人间的爱,应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一群体,尤其是心理辅导志愿者的关注。
新闻推荐
“华商生活学院”第三期活动母亲节举办,报名今启动“我为妈妈敬杯茶”招募200位少儿学员现场学茶艺 游植物园
5月10日是母亲节,“华商生活学院”第三期隆重推出“我为妈妈敬杯茶”少儿公益活动,200位少儿学员将身着汉服,在西安植物园接受茶艺师的现场培训,以庄重、优美和最高规格的礼仪,亲手为妈妈泡茶敬茶。...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