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曌琼 实习生 许瑶 焦晨阳
“一带一路”上的陕西,在人口、人文、产业链上的优势,使得西咸新区天然具备非常大的发展潜力。陕西要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把技术、资本和人才融合,把这三者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从先进理念和高端技术、产业上寻找突破口,形成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叫得响的品牌。
现阶段西咸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发展存在两方面不足之处,第一个不足是高新技术和人才方面。目前规模没有优势、技术没有高端。在高科技技术这一方面,可以把陕西西安人才的优势更好的发挥起来,将技术、资本、人才变成标准优势。西咸新区可以充分利用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优势进行转化,利用人才优势进行研发、投入,转化为核心知识产权,然后大规模地进行试验变成核心竞争力,开发变成一个市场化的标准。第二个不足是人文底蕴虽然很足,但是怎么把它变成现实的东西,比如敦煌,文化创意产业比较好。让博物馆的东西活起来,把人文底蕴动起来。多注意挖掘民间艺术,把历史东西原创的有新意的科技化,除了传统的贸易、博览会之外,还可以尝试一些动态动漫的东西,模拟故事进行演绎,变成现代的故事。
“我认为陕西可以多向沿海城市学习。第一,利用好空中资源,北斗2020年全球覆盖,电网覆盖会带来很多新的产业,网速的发展会越来越快,同时,也将会带来大量的产业发展;第二,精细城市功能,比如扩大公共场所尤其是旅游景点的WIFI功能,旅游人都追求快速便捷,需要快速解决问题;第三,还可以将农民的书法、诗歌、剪纸等艺术作品作为“一带一路”的礼品。比如,陕西农民画,别人看到陕西民间艺人,最普通的农民画也将很佩服,同时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传播,一定要利用互联网把它变活。理念一定要前卫,必须要活”王义桅建议。
新闻推荐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 审议陕西省侨务工作情况报告和《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等法规案赵正永主持全体会议
本报讯(记者耿薇实习生陈卓珂)7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西安召开。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正永主持全体会议,副主任胡悦、黄玮、安东、朱静芝、李晓东、张迈曾、吴前进、李金柱和秘书...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