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铜川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7-19 18:48   https://www.yybnet.net/

药王湖生态修复效果图

栗波 王乐平 薛敏

2013年10月,铜川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开展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由单个部门的工作上升成为铜川全局性、战略性的目标任务,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担任铜川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第一组长、组长。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得到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2014年度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工作绩效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格次。同时,铜川在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工作中积极探索、凸显特色,也为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开展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做法。

铜川在历史上先矿后市,形成了煤炭、水泥等主导产业,资源环境矛盾压力日益凸显,铜川面临的环境污染的治理和新时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无可回避。

作为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和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也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上的城市,铜川市委、市政府充分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来全面推动城市转型提速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能耗污染降低、经济质量提高、生态效益转好的产业发展新路子,转型发展步入了新阶段。铜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12年位居全省前列,已成两岸四地城市综合竞争力10年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排名全国第七。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宜居生态示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2015年3月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现已成为陕西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城市,最宜居的城市,群众幸福感最强烈的城市之一。

在2015年1月下旬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对铜川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刘昆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铜川市以综合奖励资金为杠杆,带动社会投入共计22.5亿元,对市内9家水泥企业全部实施关停,淘汰产能1000万吨,同时在水泥厂原址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实现了结构优化、就业增加、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等多重目标”。解振华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铜川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出台了推进方案,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推进、逐项落实的工作格局。并建立了集宏观经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重点企业物耗为一体的信息监测管理平台,用大数据的方法研判节能减排形势,预警环境污染事件,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们欣喜地看到,铜川正在从一个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黑色煤城”加快转变为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

忍痛舍利向主导产业开刀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铜川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共有矿产资源四大类20余种,煤炭资源储量30多亿吨,水泥用石灰岩探明储量居陕西省第三,水泥配料黄土探明储量居陕西省第一,陶瓷粘土和高岭土储量居陕西省第二。丰富的矿产资源让铜川很早就形成了以煤炭开采、水泥、发电、有色金属冶炼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是陕西继西安之后设立的第二个地级市,目前城镇化率达到61.25%。工矿企业成就了铜川,成为多年来推动铜川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力量。铜川的发展兴在资源,而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又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地方单位能耗、环境承载力等节能减排工作的日益重视,随着人民群众对天蓝水清等人居环境的热切期盼,面临日趋枯竭的资源,围绕资源的产业结构成为影响铜川城市整体环境及人民幸福指数的最大问题,极大地制约了铜川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铜川,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根本出路就在于产业转型升级。

基于这一认识,铜川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宁可牺牲GDP,不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超前关停、淘汰了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累计关闭拆除了57条水泥生产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水泥生产无立窑;对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关闭;关闭拆除了近500家“十五小”企业。综合示范工作开展以来,铜川又坚决关闭了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地方铝厂的铜铝公司耗能严重的100KA预焙电解槽330台,牺牲了12亿元的工业增加值,减少了亿元以上的财政收入。特别是位于南市区耀州主城区中,又处于国家4A级药王山大景区范围内的9家水泥企业,其中的秦岭水泥公司曾是亚洲最大的水泥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也为铜川的城市发展带来了繁荣,而如今,这些水泥企业却成为了城市转型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也给药王山大景区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铜川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综合示范工作契机,计划在三年内引导这些企业全面停产、拆除,涉及关闭产能达1000万吨。2014年,铜川已关闭8家水泥企业,其中6家水泥企业已全面完成拆除工作。在拆除的同时,加紧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建设水域面积300亩、水生植物100亩的药王湖和药王生态湿地公园。并积极引导关停拆除的企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发展。药王山景区区域内的水泥企业拆除后,将依托“药王”资源,高标准建设中医药养生产业园区,形成集文化体验、保健养生、医药会议会展、医药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链。现已同北京中医药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将在此创办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学院、孙思邈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项目。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也是铜川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方式,总投资300亿元的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项目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用煤发电、用电炼铝、铝进行深加工、电厂灰渣全部用作水泥生产原料”的循环经济模式,建成投产后,将最终形成200亿元的产值,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铜川,是铜川转型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位于该循环经济产业园旁的西北耐火材料厂是一家以生产耐火材料、水泥等产品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针对该厂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2014年,铜川在对原产能全部关闭的基础上,又投资8亿元,建设占地795亩、年吞吐量1020万吨的现代物流园区,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铜川最大的货物集散地,不仅成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贸易集散的重要一环,还对原企业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转型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深入推进能源清洁化发展 奋力打造绿色秀美铜川

历史上的铜川是一个风景秀丽的休闲度假胜地,唐三代帝王曾建玉华宫作为避暑行宫,高僧唐玄奘择玉华寺作为译经之地,并圆寂于此,药王孙思邈在药王山问道行医制药,观音菩萨肉身供奉于大香山寺,等等。新中国成立以后,铜川作为重要的煤炭和建材基地,为国家贡献了5亿多吨原煤和1亿多吨水泥,而环境质量却每况愈下,曾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铜川的环境问题根子在煤,在于传统能源,但铜川短期内不可能彻底摘掉“传统能源基地”的帽子,必须走能源清洁化的道路,通过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整治城乡环境等措施,复兴休闲度假胜地。

一是大力推行煤炭清洁化利用。铜川首先对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燃煤电厂进行改造。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该项目是陕西省首家实施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项目,同时也是全国第一家实施一体化改造的工程,经环保等部门监测,改造后优于燃气机组排放标准。每年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将较以前分别下降98.6%、96.4%和85.5%,全年污染物排放量仅相当于1台150吨燃煤供热锅炉采暖期4个月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成为全国火电机组节能减排的一个标杆。

二是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综合示范工作开展以来,铜川以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化石能源清洁发展为核心,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集群化、高端化开发为重点,着力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如建设中的华能铜川照金电厂余热供暖项目,不但可解决南市区集中供暖问题,且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117吨,二氧化硫排放980吨,氮氧化物排放94吨。在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方面,对全市公交车辆全部实行油改气工程,去年又在全省率先购置了国内最先进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客车投入主要线路运营,使全市公共交通节能减排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购置了一大批各类功能的新能源环卫车辆用于城市治污降霾,向农村投放300多辆小型纯电动环卫车辆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城乡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传统能源基地的能源转型。目前,正在建设的铜川首座装机容量50兆瓦的风电厂将于2015年6月实现部分并网发电。投资12亿元、装机容量100兆瓦的生态农业大棚光伏发电项目也已开工建设,据测算,仅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年上网电量约2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7万吨。投资8.1亿元的油页岩绿色开发生产项目,可实现年处理油页岩250万吨,产油10万吨,同时对废水、废气、废渣实现综合利用。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铜川传统能源基地的能源转型和清洁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全面推行低碳示范镇、村、社区建设。为将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延伸到铜川全域,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铜川打造了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示范镇、示范村、示范社区。在革命老区照金镇,累计投资近20亿元,进行无伤痕开发,建设低碳生态镇区。整个镇区虽处于产煤核心区,但经过改造,已实现产煤不烧煤,全部利用清洁能源,镇区集中供暖采用水煤浆锅炉,成为全省首个集中供暖镇区,大型公建、居民生活、餐饮等服务业均采用CNG作为燃料,生活热水依靠太阳能解决。镇区还实行雨污分离,建立了小型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并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和灌溉;建立了垃圾压缩中转站和资源化回收处理中心,将可回收的垃圾处理成有机肥提供于农作物种植,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通过这些措施,使照金从脏乱差的老矿区演变为风景秀丽的红色文化名镇。为将照金的经验推广到全市,铜川充分发挥综合示范的政策集成效应,从2014年起,逐步把全市空心化和人口少的27个村组就近合并集中到11个中心村,把生态、特色文化和产业发展资源较好的9个村就地改造,按照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和低碳生态的城镇化建设标准,建设20个低碳示范社区。每个社区均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推行太阳能、CNG等清洁能源。目前,田峪社区、马咀村等6个新型示范社区工作已初具规模。铜川南市区

创新节能减排机制体制 切实发挥市场驱动作用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是有时限的,而节能减排工作是无止境的。要使节能减排工作在三年示范期结束后还能持续深入开展下去,关键是要动员全社会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为此,铜川在综合示范一开始,就把机制创新作为重中之重的优先事项加以大力推进,2014年先后出台一系列机制创新的政策措施。为引导重点企业实现深度减排,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先进标准引领的自愿减排机制”,针对铜川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水泥、火电、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四个行业,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制定出优于国家标准的铜川排放标准,对于达到相关标准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引导企业自愿深度减排。在此类机制的推动下,铜川市的水泥、火电、污水处理等企业全面实施了节能减排提标改造工程。此外,为促进环保服务业发展,出台了《铜川市合同环境服务工作管理指导意见》;为提高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出台了《铜川市重点用能企业自愿能效协议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出台了《铜川市财政支持绿色低碳产业暨中小企业股权投入管理办法》。2014年,共出台政策机制近五十项,并启动了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节能量交易等机制建设,这些机制及配套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企业主动开展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为确保各项新机制得到有效实施,做到效果可量化,奖惩有依据,铜川建立了完善的能源环境监测管理平台,为机制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先后建设了节能减排综合管理平台、能源与宏观经济监测管理平台、环境监测管理平台和GDP能耗统计信息平台。这四大平台打破了部门、行业界限,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以信息化手段将财政、发改、环保等部门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力量充分整合。对全社会能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宏观经济、利税、产值等数据进行全面集成,实现示范城市全方位可视化管理,为节能减排管理工作提供实时的指标预警、趋势预测、潜力分析等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最终为铜川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学高效的信息支撑。

全民动员 齐心协力 建设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典范城市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典范城市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得力于铜川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力于全市各级、各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积极探索、实践,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为努力建成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典范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一,综合示范使铜川节能减排由单个部门的工作上升成为铜川全局性、战略性的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深知开展综合示范是推动铜川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市委书记主动担任领导小组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设立专职办公室推动工作,将节能减排各项指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市干部目标考核评价体系。举办了一系列讲座、辅导,让全市领导干部深入理解节能减排综合示范的政策精神,使干部对节能减排的态度由被动受领转变为自觉行动。通过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保障有力的工作模式。

第二,综合示范使节能减排成为铜川全社会生产、生活的新方式。开展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需要政府力量,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铜川通过各类媒介持续开展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举办各类知识竞赛及市民体验等活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分类编印了《共筑蓝天梦》节能减排系列科普读物17万余册,《节能减排生活记》漫画书2万余册,免费向全市发放,普及节能减排知识;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引导,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在群众中已植根于心、外化于行,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社会生产、生活的新方式。

第三,综合示范使各项政策资源得到最大限度整合,财政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杠杆效应”。实行节能减排,转型发展、环境治理所需的大量投入,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更应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运用市场化方式运作,将各类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应充分让各类政策得到有效统筹,发挥政策的综合集成效应。铜川市在总投资280亿元的300余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中,中央补助资金仅占12%,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占到88%,财政奖补资金达到了1:7的杠杆作用。为进一步整合资源,铜川还把节能减排项目与PPP模式相结合,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

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创建,使铜川昔日的“心肺大患”将一去不复返,煤城正变身成西安的“后花园”。面对新常态,我们相信,在铜川人民的齐心努力下,铜川一定会建成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典范城市、能源清洁化发展的先锋城市、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城市和全国知名的休闲养生城市。为全国节能减排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路径。

新闻推荐

爱好也要分清场合

7月15日《西安晚报》报道,连续10多天,位于西关人民南巷的新街坊人家小区,多位住户家里及小车遭受钢珠袭击,居民家玻璃不同程度损坏,人心惶惶。7月13日晚,莲湖警方在事发地隔壁小区将嫌疑人今年29岁的许...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榜样激励我们前行2015-07-20 18:47
评论:(铜川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