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雷魏添 实习生 易雅晨
剪纸,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中国传统女性完美标志的女红的必要技巧之一,在多数人看来它是女性的专利,而西安外国语大学应届毕业生梁耿却对此非常感兴趣,甚至剪纸已经成了他的事业。
“一开始确实有很多人认为男生做剪纸有些娘娘腔,但时间长了大家都改变了传统的观念,非常支持我。”提到刚来大学时的感受,梁耿说,“爱一样东西就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也就一定可以做好,我经常为了剪纸把吃饭都忘了。”
在大学期间,梁耿送过外卖,开过酒吧,进行过影视制作,虽然赚了一些钱,但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只钟情于剪纸。“小时候喜欢画画,自打11岁开始接触后就深深迷恋上了剪纸,几乎每天都要练习,开始是模仿别人,后来就开始自己创作。为寻找创作灵感,我到陕北、咸阳等地农村进行采风,实地考察当地文化,接受当地老人们的传授。”说罢,他拿出了一本小册子,里面夹着各式各样的蝴蝶剪纸。他告诉记者,这些蝴蝶形象是他去云南蝴蝶泉边看到的,回来后就把他们剪了出来。
如今,梁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创作体系。其中最为擅长的是“关中囍花”,总共300多幅。其次还有“三阳开泰”和“唐朝人物”等创新性作品。2014年,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为他专门举办了“关中囍花”个人剪纸展。今年1月,梁耿又受邀参加大唐西市民间艺术展,作品深受好评。
不仅如此,今年他的个人剪纸工作室“独角私人订制”成功营业,主要经营剪纸的肖像定制以及婚庆和大型演艺活动中的现场布置。谈及工作室的发展前景,梁耿信心满满,他说:“老人们的传统剪纸内容一般比较抽象,不容易被接受,而我的就比较具体,将剪纸和灯罩融合在一起更是我的特长,很受欢迎。如今面临的最大竞争是激光刻印,比起手工来说成本低,效率高,但激光刻印出来的剪纸最大弊端就是图案很死板,真正懂行的人一眼就看得出来,所以我并不是非常担心。”
从帮人剪纸,到办展览,再到开工作室,梁耿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和不懈的付出将爱好变成了事业,也为无数毕业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思路。
新闻推荐
7月10日中午饭点,在位于西安市东关南街中段的阿口人民食堂,慕名前来的食客络绎不绝。本报记者袁景智摄很多食客抱着怀旧心情品尝有趣的“大锅饭”。?本报记者袁景智摄本报记者李蕊“鱼儿离不开水呀...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