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 杨三省
举办发展高层论坛,搭建智库和政府的桥梁,是一个积极的尝试。我对陕西“十三五”经济发展的想法有三点:陕西“十三五”期间在全国的定位、发展态势、我们应该做什么。
首先是定位:陕西是国家内陆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回旋余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是下一步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全面小康社会和“五位一体”建设的重点地区努力区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陕西既是向东开放的聚集地,又是向西开放出发点。目前,国家在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中有17个战略涉及陕西,对陕西发展战略地位和重要产业发展方向都有明确的要求。
其次是发展态势:陕西处于发展的超越阶段,不仅有超越的空间,更有超越的条件。“十二五”期间,陕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已经进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而且已经形成了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的优势产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等。文化、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正在被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可以看到,陕西的创新驱动优势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经占到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8%。陕西的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目前,陕西拥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港西安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开局良好,尤其是陕西的优质富余产能和中亚地区发展需要相契合,基础设施、能源化工、文化教育、特色农业,都可以和中亚地区开展广泛深入地合作。
陕西历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红色文化举世瞩目,宗教文化博大精深,山水文化壮美雄奇,黄帝陵、兵马俑、华山已经成为中华革命、中国地理的自然标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将会发挥更加重大作用,甚至成为支柱产业。
陕西在“十三五”期间应该突出重点,实现中高端发展。陕西要抓住根本的方向: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发展自身,引领内陆,辐射西北,像深圳推动沿海开放,上海自贸区推动区域贸易一体化一般。
要积极顺应“互联网+”的趋势,积极培育壮大新型支柱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食品、轻工、纺织、冶金等。并要强力构筑特色产业体系,持续保持投资拉动,对照沿海,领先内陆,对国家赋予我们先行先试的改革要积极探索,起到引领作用。还要着力加强民生建设,让老百姓在改革中有获得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吕扬 李龙飞编辑整理
新闻推荐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通知规定了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工作,加强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工作落实。《...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