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农村书屋作为中央财政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障的项目,已经全部覆盖了全省27364个行政村,为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这些建在最基层的“图书馆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7-08 18:49   https://www.yybnet.net/

堆满杂物的西安市高陵区毗沙村农家书屋。 康传义摄

  本报记者 康传义

 

对于泾阳县高庄镇寿平村62岁的屈大爷来说,闲暇下来,下棋、读书和看报成为了最好的消遣方式。“我们这样的农村,哪会有报纸可以看啊,更甭提什么图书了。”屈大爷无奈地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村里还有个农村书屋。要是有,那我可有福气了,还不天天泡在那里。”

现状:要么成摆设 要么干脆拆了

农村书屋是“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障的项目,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早在2012年年底就已经全部覆盖了全省27364个行政村,并建立起专门的管理制度,免费向全体村民开放。解决了农民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作为一个拥有数千人口的关中大村,难道这个文化惠民工程没有惠及到这里?如果有,那么,寿平村的农村书屋又在哪儿呢?

带着这个疑问,几经辗转联系,记者终于见到了寿平村分管文化的负责人沈小林。“图书屋我们村里确实曾经有过,不过现在已经拆掉了。”沈小林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由于我是近两年才接手管理村里文化活动的,现在这些书籍到底在哪里,我也说不清楚。”

在寿平村,农村书屋到底有没有发挥过作用?记者在寿平村采访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数十位村民,得出一个相同的答案:从来没有听说过村里有过农村书屋,也没有听说谁到农村书屋去看到报纸,借阅过图书。

寿平村的农村书屋现在不知所踪了。与该村同属一镇,地理位置上又紧邻的高庄镇聂冯村的农村书屋,虽然存在,但也几乎成了摆设。

6月30日11时,空荡荡的聂冯村村委会几乎空无一人。在唯一一间开着的房间里,两个不高的书柜孤零零地躺在墙面的一角。其中一个书柜的玻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打破了,里面的书籍凌乱地摆放着,已经有些灰尘。一看就是好久没被翻阅过了。由于始终没有联系到村里的任何一个负责人,当初村里配置了多少书籍也不得而知。前来办事却没有找到村上领导的一位村民说,没见过谁来看过书,村民也不知道农村书屋是怎么一回事。

同一天,记者来到西安市高陵区姬家管理委员会毗沙村村委会,在空无一人的村委会办公楼上,找到了贴有“图书室”标志的房子,但却大门紧锁,敲了半天也无人应答。“哪里有什么书可以看,没听说过。”谈到村里的农村书屋,一位雷姓村民这样说。

 村民:图书其实我们农民很需要

在联系到毗沙村相关负责人王保安之后,记者终于在该村会议室一角见到了图书。在这间堆满粮食、自行车等各种杂物的会议室里,5个标有“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农村书屋”的书柜还算醒目。记者粗略数了一下,总数达到了近3000本。“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少儿图书”等标签也被贴在了书柜的显著位置。两个书柜前由于堆放着桌子等各类杂物,要想从中取出图书,变得异常困难。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对于图书报纸情有独钟的又岂止是屈大爷一个人。“现在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多,老人们需要做些有益的事情打发时间。孩子们也马上要放暑假了。如果有一间像样的阅览室。不仅可以让我们这些老人们有地可去,孩子们暑假也能多读上几本书。”与屈大爷同处一村的一位王姓村民这样说。

谈到农村书屋,毗沙村的雷大爷一边吃着西瓜,一边谈着自己的看法:“平时没事干,我最爱听广播上的说书了,什么《三侠五义》《水浒传》等等历史传奇,我都爱听。但老是听得有一段没一段的。这么多年了,也不能把很多故事说清楚,家里又没有什么书。要是知道我们村里还有那么多的图书,闲下来,我会好好找上几本自己感兴趣的,拿来看看。”

对于村民们的这种说法,毗沙村相关负责人王保安也表示了赞同。“我们村确实有几个村民,是特别爱看书的。前些年,这些图书管理得还比较规范,这些村民也偶尔会借上几本书,回去看。近两年,虽然还是有人在管理,但由于村子被划入拆迁范围等很多原因,总的来说,管理上还是不如从前了。”

  专家:重建设轻管理等于白建设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农家书屋工程共建成标准农家书屋27364个。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74亿元,累计采购配送图书4197万册,报刊1158万份,电子音像出版物(光盘)281万张,书柜近13万个,报刊架2.5万余个,灭火器2.1万多具,卫星数字阅读设备1070套,为1000个书屋建立了计生专柜。

谈到这项文化惠民工程的意义,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康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他看来,随着农村书屋的全覆盖,标志着覆盖陕西省行政村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为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在王建康看来,导致目前农村书屋鲜有人问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农村书屋的使用效率不高,固然与农民们缺乏相关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但信息沟通不畅、服务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了一部分农村群众想看书而看不到书。”王建康说,“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总是有些人爱看书,爱读书的。如何发挥农村书屋的作用,有效地满足这些群众的需求,就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对此,王建康建议,在管理上,一定要落实到人,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同时,培养起村民们的阅读习惯也非常必要。一些地方就已经尝试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比如,开展“阅读周”、“诗歌比赛”等,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

“如果村上干部没有时间或者其他原因,不能保证专职来管理农村书屋,可以考虑以在村子里寻找志愿者的方式来解决没有人管理,或者不愿意管理的问题。让那些有时间、又爱好读书的村民去管理农村书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手记

谈到农村书屋,走访中,记者几乎从村民中听到了一致的回答:不知道村里还有书可看。国家投入这么多资金、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建设起来这么多的农村书屋,在有些地方却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不管是农村书屋还是其他的惠民工程,建设重要,管理更重要。只有如此,我们的惠民工程才能真正地惠民,才能成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

新闻推荐

陕西省首份高考录取通知书从交大发出

7月7日,家住西安市文景路金衡花园的考生石庆宇收到高考通知书。本报记者袁景智摄本报讯(记者吕扬实习生易雅晨)7月7日,陕西省今年高考第一份录取通知书从西安交通大学发出,西工大附中高三考生石庆宇同...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村书屋作为中央财政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障的项目,已经全部覆盖了全省27364个行政村,为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这些建在最基层的“图书馆)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