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景智摄
实习生 成悦
8月4日早9点,笔者到位于西安市东南城角的建行分理处办事,一大早营业厅里就已经满满当当,都是等候窗口办理业务的人,而其中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只有极个别老年人愿意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使用电子银行自助系统办理业务。
“别说是手机支付,许多老年人连银行卡还都不愿意用,就觉得存折安全,钱一笔一笔都看得见才放心。”银行工作人员道出了移动支付在银发族中普及的困难,“我们这里开办移动业务的大多集中在40岁以下,80、90后居多,老年人觉得手机上网不安全,宁愿来这里排一早上队。”
“移动支付是啥,我不了解啊!”乾县的梅贤阿姨说,她连支付宝、手机银行这些东西都不了解,就更别说用了。现在很多老年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机,但移动支付离他们依旧很远。
智能手机“不智能”
智能手机太过精密的设计,包括触摸屏、各种手机软件等已成为向中老年人普及移动支付的一大障碍。
“我儿子给我买这手机挺久了,但我还是整不了这,屏幕半天划拉不开,微信发个语音也费劲得很”,正在早锻炼的赵阿姨道出了自己在使用智能手机时的诸多烦恼,“不是不想用,是实在玩不转这年轻人的东西啊。”
安全性是最大症结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也是其在老年人中普及的主要拦路虎之一。笔者在随机调查中发现,被采访的大部分老年人均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抱有诸多疑问,“我们也知道它方便,可总觉得不安全,你看新闻上老报有老人的钱被卷跑的。”有调查数据显示,安全性是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首要顾虑,而年龄的增长会使他们对安全性愈加重视。
另外,宣传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移动支付在老年人中难普及的一个因素。“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先入为主,觉得中老年人不会用也用不好所以就不会主动去跟他们介绍,支付软件设计上也很少考虑到老年人群因素。”有银行工作人员如是说。
如何让老年人离移动支付更近
“互联网+”时代影响的已不仅仅是年轻的一代人,有数据显示,移动支付用户群的老龄化趋势明显,但发展依然慢热,普及率低、使用率低是主要问题。
“我经常用手机团购吃饭唱歌的,因为有优惠嘛,也会买买车票啥的。”64岁的要先生对于移动支付并不陌生。而敏锐的电商早已意识到中老年群体对于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造”各样的“节日”来培养中老年用户的消费支付习惯,增加其用户黏性。今年5月底阿里巴巴已宣布,把每月28日定为“支付宝日”。在每月的这一天,消费者可利用支付宝在商超享受折扣,这极大地吸引了对价格敏感的中老年人,加入移动支付的阵营。
互联网专家郑克俭表示,想要移动支付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需要学会抓住中老年人的消费诉求,了解他们“勤俭持家”的特点,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才能让他们离移动支付更近一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吕扬实习生易雅晨)8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学与韩城市举行校市合作暨西安交大韩城基础教育园区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教育、人文、历史、金融、管理、能动、材料、电气等学科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