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节,你陪我煎熬漫长的黑夜,只有你光秃的躯干,支撑我像孤魂、像野鬼活在苍茫!符节,符节!回家的路还有多远,还有多长?”,
拖着沉重的脚步,紧握着手中的符节,苏武在苦寒荒凉的贝加尔湖畔牧羊,他行吟着,在声声断肠的胡笳声里,在漫天卷起的大雪之中,凄凉沉郁的音乐回荡不绝,舞台上悠远寥阔的诗意背景中,是苏武挣扎着、绝望着也坚守着的咏叹。台下,观众一次次为这极富张力的故事而感叹、思考,此时此境,他们都是苏武,都在剧中经受着精神的炼狱,怀抱着家国之思。
4月28日晚,歌剧《大汉苏武》在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剧院上演,这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滚动资助剧目专家观摩演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史诗般的视听盛宴。
入围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
歌剧《大汉苏武》以我国人民世代相传、家喻户晓的“苏武牧羊”故事为核心,进行了新的开掘,赋予新的内涵。自2013年8月18日在西安首演以来,好评如潮,荣获第十三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音乐创作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等五项大奖,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一等奖”,“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
3年来,在国家艺术基金,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部门支持扶助下,陕歌凭借着对艺术高标准的执着追求,不断精心打磨,边改边演、边演边改,力求让《大汉苏武》从高原走向高峰。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王俭在看完演出后这样评价,“相较于之前,剧中的有些问题确实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雕琢,我很敬佩,敬佩主创团队,敬佩陕西省歌舞剧院,拿到国家艺术基金以后还是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像这样的剧院、这样的团队,不出好作品才怪。”
在2016年首次启动的“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滚动资助项目”中,《大汉苏武》从81部优秀作品中胜出,成为全国八部入围剧目中唯一的新歌剧作品,对于创作者,这是无上的荣誉,也是务实的激励。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是在艺术基金资助的一般项目结项后,经过进一步的选优拔萃,通过滚动的资助形式,给予一种再资助。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说,“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首次开展评审活动,总共在全国资助81部大型舞台剧作品,涵盖各种艺术门类。一年半之后,在2015年年底、2016年年初又对81部大型舞台剧作品进行再一次评审,最终选出8部作品进入滚动的资助项目。《大汉苏武》获得这样的殊荣是非常不易的,希望这部剧能和《张骞》、《司马迁》一样,成为一部精品,一直流传下去,经过漫长时间的积累积淀,能让人们依然铭记在心,希望陕西省歌剧舞剧院不要辜负国家艺术基金的信任支持。”
全国巡演累计50余场
苏武牧羊的故事曾有过诸多不同的古今戏剧版本,但唯独以中国歌剧的形式立于舞台尚属罕见。在歌剧《大汉苏武》的麾下,集结了陕西乃至国内一流的剧作、导演、作曲、舞美主创团队及强大的舞台阵容,大家目不旁骛,以精益求精的执着态度投身于剧目打造,在歌剧舞台上复活了一个丰满、伟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苏武”,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互鉴、中国歌剧与世界艺术的对话沟通,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日臻显现出时代经典的品性。
目前,《大汉苏武》已拥有大型歌剧院、中小型剧场、音乐会歌剧三种不同规模的演出版本。2014年参加了“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第二届中国歌剧节(武汉);2015年赴天津、北京、上海、成都,参加了“2015第二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5”、“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成都市2015精品剧目引进展演”以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渭南、西安等地演出,圆满完成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巡演任务。在国家大剧院顺利通过了国家艺术基金的验收。2016年元月,歌剧《大汉苏武》再次晋京,在中共中央党校礼堂隆重演出,目前已累计演出50余场。
4月29日,在认真听取国家艺术基金专家意见建议后,主创团队代表及演出单位负责人表示,专家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是助推剧目勇攀高峰的智力支持和坚强后盾,接下来将在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和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对剧目进行精打细磨,在各个环节上严格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项目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修改提升方案,尽最大的努力,把这台剧目往更高推进。
文/郑南 图/任红樱
新闻推荐
邢小利摄4月29日,本报“悼念陈忠实专号”刊发了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著名作家陈彦撰写的悼念文章《陈忠实生命的最后三天》,引发了读者强烈共鸣,通过作者的见证,让广大读者了解到了陈忠实先生在生...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