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23万购房款被骗光 甘肃一乡村教师自杀各类电信诈骗该咋防范 快来看一看

来源:华商报 2016-05-24 20:23   https://www.yybnet.net/

心理学专家:性格孤僻的人最易上当

西安舒雅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张芳认为,诈骗分子之所以能够得手,与受害者的心理特点紧密相关。诈骗分子正是抓住并利用了受害者的心理弱点,才使诈骗能够成功。

一般来说,有以下心理特点的人比较容易上当:

一、患有某些身心疾病的群体。这类群体由于身心问题,内心安全感比较低,性格上也较为胆小内向,容易轻信谗言并受人威胁。

二、情感脆弱,消极悲观,内心有秘密的人。这类人由于内心阴影的缘故,对于类似打着公安、纪检等名义诈骗的电话容易引起心理恐慌;加之内心有秘密,不敢轻易去证实信息的可靠性,很容易被诈骗犯牵着鼻子走。

三、生活圈子小,性格孤僻,迷信权威的人。比如宅一族,由于对社会事务缺乏基本了解,加之生活圈子小,人际交流有限,遇到电信诈骗时第一反应不是核对信息真实性,而是自乱阵脚,先想着怎么去解决问题,尽量不要给家人和周围添麻烦。这一现象在老人身上比较常见,老人由于年龄原因导致能力退化,较容易受到不法分子欺骗威胁。

七件套的锦缎寿衣,是范银贵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在他自杀的时候,身上仍穿着17年前结婚时,四姐给他做的一件灰白格子西服。

这个甘肃天水秦安县的乡村教师,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节俭,积攒了23万元。原本他准备用这些钱,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但一个电话击碎了范银贵的全部希望——他被电信诈骗骗光了一辈子积攒的23万元。

“不得了了,咱的钱都叫人家骗了”

接到陌生电话的那天是5月9日。他的妻子冯相相说,电话是早上10点多打来的,她隐约听见对方自称是“公安局”的,说了没几句就挂了。

紧接着另一个电话打过来,这回对方是“天津一个区的公安”。一个男人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说范银贵犯了案子,不配合就要逮捕他。

通话大概一个小时,范银贵拿着存折和身份证就出门了。

5月10日中午,一夜未归的范银贵一进家门就嚷嚷:“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咱的钱都叫人家骗了。”看丈夫神色紧张,冯相相慌了。范银贵又念叨:“再给人家打一万二,冻结的这23万就能退回来。”

冯相相这才注意到,丈夫身上还带着一沓钱。范银贵说这是借郑老师的五千元,还得再跟妻哥借些钱凑够一万二。冯相相说:“不能打了,不能再打了,不能再把郑老师害了。”顾不上吃饭,范银贵出门去了公安局。

“我的死与妻子无关,与骗子有关”

11日一大早,冯相相让范银贵去公安局催催。快11点的时候,范银贵回来了,说报警报晚了,钱已经被转走了。

在家蒙了一会儿,范银贵突然起身往外走,边走边说:“我揍那些人去!”冯相相试图去拦,却没能拦住。

远在新疆农垦兵团的范军贵,在下午2点20分接到范银贵的电话。范银贵连哭带说地告诉大哥,钱被骗光了,追不回来了,自己不准备活了。

范军贵顿时慌了,他从未见过弟弟如此激动,连忙安慰:“骗就骗了,你还有工作,再挣。”弟弟却哭诉,辛苦一辈子的钱都被骗了,挣不回来了。

挂了范军贵的电话,范银贵又给四姐范双女打过去,交代后事。

预感不好的范军贵和范双女,各自给在秦安县的亲朋打电话,通告情况,让他们赶快报警找人,但众人遍寻无果。

12日下午,“重邦尚城”售楼部的销售人员,带客户看房时,发现了范银贵的尸体。他用一条消防水带,把自己吊在楼道的水管上。

窗台上有一层灰,范银贵在上面用手指写了遗言:“我的死与妻子无关,与骗子有关。”

住房成了困扰范银贵的大问题

5月18日,是范银贵下葬的日子。

范银贵的两个姐姐,在坟前痛哭不止,几近昏厥。

1972年,范银贵出生在一户贫困农家。后来,勤奋好学的范银贵考入天水师专,成了村里的第三个大学生。

1999年,在莲花中学教书的范银贵,经人介绍迎娶了同乡的冯相相。2005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一家三口住在学校的教工宿舍里。

2010年范银贵托关系,让自己借调到离县城不远的西川中学。后来被调整到后勤上。

住房成了困扰范银贵夫妻的大问题,最后,他们在西川镇旁的雒川村找到一户危房,年租金一千元。

范银贵结婚的时候,范双女给他做了一套西服,他一直穿了17年。

自杀前他把借来的5000元还了

在雒川村的那户危房里,范银贵一家已经住了两年。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范银贵生前最大的愿望。

冯相相说,他们看过几套廉租房,但过不了户,心里不安就没敢买。还看了几套二手房,但也没有合心的,就想着继续存钱吧。

存折上的数字艰难攀升着,这是一家三口从牙缝里抠出来的钱。看上去,他们离梦想也越来越近。直到那个陌生来电,让一切戛然而止。

同事郑景民说,范银贵5月10日找他借了5000元,说亲戚家出事了,第二天又还给了他,说不用了,“如果这钱被骗了,我也不打算跟他要了。”那是范银贵一度准备再打给骗子寄望于“解冻”那23万元的一笔钱。据澎湃

分析

受害者个人信息可能已泄露

甘肃秦安县乡村教师被骗光23万元购房款自杀的报道,深深刺痛了人们的心。那么作为普通老百姓,如何辨识出这些骗术从而防止上当?

西安四叶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培源表示,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公安人员的电信诈骗案。从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问题:

1、这位老师的个人信息此前已泄露。诈骗分子发给他的“冻结管收执行命令”上有其姓名、身份证号、照片等信息,这说明其个人身份信息及手机号码此前已经泄露。

2、犯罪分子可能掌握其心理特点或性格特征。所谓的“冻结管收执行命令”中尽管连句子都不通,还是把这位老师吓住了。

3、受害老师缺乏基本社会常识。这份所谓“冻结管收执行命令”上,侦办单位的名称是“天津市西青公安局”“天津市西青区公安局”,这种表述明显有问题,一个城市的公安局各个区的下属单位一般称“分局”,不可能在正式公文中称呼为“局”。遗憾的是,这位老师似乎并未发现。

延伸

咋识别改号软件?按原号码拨回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副教授杨超介绍,在各种冒充身份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中,骗子常常会使用改号软件。

犯罪分子利用这种软件,可以将来电显示为任意电话号码,为了让受害者相信还会主动提醒打114查询,使缺乏这方面知识的受害者深信不疑。

不论诈骗分子冒充的是何身份,只要使用了虚拟改号软件或网络电话,这类诈骗都可以称为网络电话诈骗。常见冒充公职人员身份的诈骗有两种情况:

1、冒充公检法、邮政工作人员。以法院有传票、邮包内有毒品,涉嫌犯罪、洗黑钱等,以传唤、逮捕、以及冻结受害人名下存款进行恐吓,以验资证明清白、提供安全账户进行验资,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2、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以社保卡、医保卡、银行卡消费、扣年费、密码泄露,有线电视、电话欠费,以及个人信息泄露被他人利用进行犯罪,以给银行卡升级、验资证明清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等各种原因为由,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账户。

防止网络电话或改号软件案件诈骗,办法很简单,就是直接照原号回拨过去。因网络电话和通讯系统各有各的通道,使用电话或手机直接回拨过去,走的直接是运营商通讯系统,联系的是这个电话号码的真实主人,而非网络电话客户端。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由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采写

支招

看看各类骗局 该咋防

骗局1 微信、QQ盗号诈骗

1、嫌疑人通过种植木马等黑客手段,盗号后冒用身份分别给使用人的QQ好友发送请求借款信息;2、实施诈骗时播放事先录制的使用人视频;3、把邮箱直接改为人名,冒充老板身份给员工发邮件进行诈骗。

防护:对于QQ、微信,使用时一定注意上网环境,用官方软件登录,尽量别通过网页版登录;对不熟悉的人发的邮件不要点;不要在网吧登录QQ、微信,因为密码有可能被一些软件被记录而导致密码泄露;不要连接不熟悉的WIFI。不熟悉的人发的红包有可能是病毒,不要见红包就抢。

骗局2 利用银行卡诈骗

不法分子会通过手机短信提醒用户,称银行卡刚在某处刷卡消费多少钱,如有疑问可致电哪里,并会提供相关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受害人若回电,不法分子就会假冒银行客服或者公安局名义,谎称该银行卡被复制盗用,让你进行所谓的“升级、加密”,然后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

防护:平时应经常更改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络注册时能不填写的信息都不填,用卡密码要经常改。至于银行卡消费记录泄露,这是个人没法防的,只能希望平台层面能够重视处理。不过作为银行卡用户,应该知道的是: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一般不会电话办案。

骗局3 利用中大奖信息诈骗

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手机短信发送中奖信息;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信息。受害人一旦与不法分子联系兑奖,对方就会让先汇“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

防护: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要因贪心导致自己上当受骗。

骗局4 违禁品销售诈骗

以销售廉价飞机票、火车票及枪支弹药、窃听设备等违禁物品为诱饵进行诈骗。引诱受害人打电话咨询,之后以交定金、托运费等进行诈骗。

防护:不要贪便宜,不要太好奇。

骗局5 远程操控诈骗

吓唬、诱骗受害人安装所谓“犯罪通缉追查系统”、“网上清查系统”、“保护账户安全”等软件,以洗脱“犯罪嫌疑”。通过定制件进行远程操控,一旦按照骗子指令下载使用,电脑就会沦为“肉鸡”。

防护:不要害怕,不要轻信,对于这种要求一概别理。

骗局6 冒充黑社会电话敲诈

不法分子冒充“黑社会”、“杀手”等名义给手机用户打电话、发短信,以替人寻仇、要打断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胁口气,使受害人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拿钱消灾”等解决方案迫使受害人汇款。

防护: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害怕,先报案再说。 

新闻推荐

陕西省禁幼儿园教小学内容 对娃小学学习有影响吗

穿脱衣服、会系鞋带、叠被子、整理保管自己的生活学习物品……今年4月,省教育厅公布陕西省幼儿园小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全省各幼儿园严禁提前教授小学内容。昨日,省教育厅召开“幼小协同快...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23万购房款被骗光 甘肃一乡村教师自杀各类电信诈骗该咋防范 快来看一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