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讯(记者 宁军 通讯员 詹保余)通过手机软件支付“借条”功能给朋友借了3700元,当朋友不愿还款后,张某干脆连已归还的700元也不认了。近日,这起由软件支付“借条”引发的新型借款纠纷案件在西安市莲湖区法院达成和解。
2月26日,西安的韩某通过手机软件支付的“借条”功能向张某发送了一条备注为“江湖救急,周转周转”的借款申请,借款3700元,借期为一周,张某同意借款,并通过手机转账功能向韩某转账3700元。
借款期限届满后,韩某并没按时还款。张某通过支付软件的“提醒对方还款”功能提醒多次,韩某都没理。催讨未果后,张某向莲湖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韩某返还借款及逾期利息。张某向法院提供了“借条”、借款协议等证据。
5月10日,在莲湖区法院庙后街法庭为双方当事人组织的调解过程中,韩某称自己已通过手机支付向张某转账700元,但张某称并未收到此笔款项。法官通过调查原、被告的电子账单,在往来明细中发现,韩某确实向张某转账700元,并显示已收款,张某不得不承认。后双方达成和解,韩某向张某当场转账剩余本金3000元,张某向法院申请撤诉。
法官提醒说,通过手机软件“借条”平台发生的借贷关系,在电子借条中借款人必须写明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利息和借款用途,并且签署电子版借款协议,这将便于双方保留出借、还款的相关证据,较之普通的民间借贷关系更具有法律保障,双方都应保留原始的电子信息,切莫随意删除。
新闻推荐
花了近30万,病情却加重,李青现在到一家公立医院透析治疗李青将她在西安雁塔祈康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病的经历发到朋友圈里,引来医院的关注西安雁塔祈康中西医结合医院用多种“独家秘方”治疗,29岁的...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