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优秀的作家都是从教书这个行当中脱颖出来的,陈忠实先生就当过乡村中小学教员,后来一部《白鹿原》震动中国文坛,他成了众所公认的一位文学大师。大师不幸病逝,沉痛之余,作为他的忠实读者,又曾因出版散文集与陈老师有过简单的交往,他是自己曾经仰视过的参天大树。如今从分水岭滔滔东南而去的灞河,和川道紧贴的白鹿原近在眼前,而作家陈忠实却永远地去了,这些过往之事不是云烟,反而在记忆中更加清晰起来。
我家乡的分水岭上向南流动的是灞河,川道紧贴着白鹿原,1974年高中毕业当了几个月生产队会计之后,通过公平竞争当了一名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少年当有狂者进取之心,极不安分的我胡乱涂鸦,四处寄稿,经常收到市、县文化馆寄来的内部文学刊物,有一份《陕西文艺》杂志是村上书记亲自送来以免延误的。当我从《陕西文艺》上读到陈忠实先生的小说《公社书记》时,小说里的正面人物叫徐生勤,小说的人物和故事很震撼,我居然产生了把它改编成戏剧剧本的冲动。虽然我把小说看了一遍又一遍,把剧本初稿改了又改,最后还是因功力欠缺,被自己否定了,稿子烧掉了,可是“陈忠实”这三个字从此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了。
1977年春节后我被当作“遗珠”抽调到乡初级中学任语文教师,1978年开始在省市报刊及市县内部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和另一位青年教师协助文化站办起了油印文学刊物《石鼓山》,并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活动,乐此不疲。到1979年6月3日《陕西日报》副刊刊登陈忠实先生短篇小说《信任》,随后被《人民文学》等刊物相继转载,《信任》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我对陈忠实先生油然而生敬意。再后来陕西邹志安的《呵,小公马》、王戈《树上的鸟儿》也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对我等文学爱好者以莫大的激励,对他们充满敬慕,每期杂志到手,先看目录有没有陈忠实、路遥、贾平凹等陕西的文坛宿将。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已有了两个孩子,家里分了家,土地下户,我有了更具体的家务,故而把重点转向工作转正和业务成长上。我相继上了师范和陕西教育学院,我拿出大量精力用于读书,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上学期间在渭南结乐天诗社,在学校主编油印刊物《新笋》,零零星星在报刊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学校毕业后去了较远的乡村中学任教务主任,这期间我的散文开始在北京的大刊和天津的《散文》、《陕西日报》副刊等报刊发表,渭南的文友们鼓动我出一本散文集奇文共欣赏,皆因我自己缺乏勇气说说就放下了。后来我鼓足勇气给陈忠实老师写信请他作序已是几年以后的事了,我知道肯定没有什么希望,想不到几个星期后收到寄自陕西作协的一封回信,老师非常客气的说了自己正在修改书稿,为了不影响我的书早日出版,推荐我找渭南的李康美。话虽不多,字字恳切,没有一句给业余作者拿架子的意思。陈忠实老师给我亲笔回信的事,在一定范围传开,大家对我这个所谓教师作家可真正是刮目相看了。
学校一位年纪较大的刘俊言老师领来一位陌生的长者,刘老师说这位姜姓的乡党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书名叫《绣地球》,想请陈忠实老师给他把把脉。刘老师和陈忠实先生同在灞桥的毛西学校教过书,在一块摔跤,在一个锅里吃饭,他调回渭南十几年了,未通音书,可不可以去而拿不定主意。我把那封陈忠实先生的亲笔信让他们看了,以他的为人,估计忙完了改书稿的事肯定会接待的,商量的结果是去。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刘老师非常高兴地来教导处找我,详细地给我叙述了陈忠实老师接待的情景。他还拿出来一本《陈忠实短篇小说选萃》,其上有老师从容的签字。刘老师说,忠实还问你的散文集出版没有,为自己没能为王晓飞老师写序表达深深歉意。我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了,他已经是文学园田里的参天大树了,而像我这样的业余作者全省有多少呢,他不仅和刘俊言老师的同志之谊依旧,还能记住我这个无名之辈的名字,且给姜作者的《绣地球》不久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
与刘俊言老师同乡的穆保民先生也曾与我在同校任教,他的老家在灞河上游,退休后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苍生情》,并加入省作协。去年冬天我经常去他的住处看望,就感兴趣的写作问题交换意见。也就是在此时他告知我,自己和陈忠实、赵熙还通电话,陈忠实现在患较严重口腔癌,说话已很困难,听不大清晰,说可能的话年后去西安看望。世事无常,穆保民先生竟于丙申正月初三悄悄地去了,而被他牵挂的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也在两个月之后也去了。一在灞河上游,一在灞河下游,白鹿原下,灞河滔滔,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谈论文学了。
我虽系教师出身,却终究没有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只能用《云横秦岭》《雪拥蓝关》两本散文小书装潢自己的人生,岁月和职业磨去了原有的棱角和锐气,销蚀了应有的热情和冲动,我注定成不了大器。眼望着暮春的灞河,望着紧贴灞河的霸陵原,不,应该是白鹿原,白鹿原还在,文学大师陈忠实没有了,又一位陕军将帅倒下了。听得见陈忠实先生悠扬的板胡秦音,又一次在川道里拉响了,在这里,我只想引用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朱鸿先生为陈忠实老师撰联来结束这篇小文:
小说大境,艺术峭峰,文学史上必留盛名;
推贤进士,逊言正行,长安城里一等君子。
无须再言,这样的评价已经非常中肯了。
(作者:王晓飞,渭南市作协会员,杜桥中学校刊《杜桥》执行主编)
《副刊》向您征稿
鼓励原创,诗歌、小说、散文、杂文等体裁不限,题材不限,字数2000字以内。
谢绝抄袭、一稿多投。稿件一经采用,将有稿酬奉上。
投稿地址:
渭南市金水路北欧花园酒店405室(邮编:714000)
电子邮箱:
2939755944@qq.com;咨询电话:
0913—2071677
0913—2060767
欢迎@华商报渭南记者站的新浪官方微博,与我们互动。
本期主持人:邢雪雪
新闻推荐
中西医结合骨科主任【专家简介】廖永华: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骨科主任,仼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委员,中西医结合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师从郭汉章主任医师研习中医骨伤科,科研成果,骨外固定器治...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