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当代杰出作家,陕西文化艺术界的领军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名誉主席陈忠实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殡仪馆举行。在低沉回荡的哀乐声中,陈忠实同志遗容安详,安然静卧在灵堂中央的鲜花丛中。上万名群众排队肃立默哀,深深鞠躬。“先生枕书驾鹤去,白鹿原上顿觉空;长歌当哭神州地,江河呜咽忆忠魂”。来自文化艺术界的众多艺术家们,以不同的方式寄托着共同的哀思,表达了深深的悼念之情,与先生做最后的话别。
铁凝:
“陈忠实老师写出了不朽的经典,值得我们全国作家学习,陈忠实老师是中国全体作家的榜样,期待作家们能够延续陈老的精神力量,写出《白鹿原》这样的高峰作品。”“他把写作视为生命,这几十年来他以不朽的作品捍卫着文学的神圣!以他端严正大、忠厚率真的人格品格,成为了一个民族、一块不屈不挠的土地上一个非常耀眼的文化标识。”
李敬泽:
“陈老师是我们民族历史的重要的杰出的书写者。他是个大作家,在我们面前始终是个宽厚的长者,是个君子。从这个层面讲,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为文,都是光辉的楷模!”
白描:
“陈忠实不幸去世,文坛又倒下一棵大树,这是中国文学界的巨大损失。陈忠实始终对文学怀有崇高信念和滚烫的热情,在新时期崛起的文学陕军中,他是一位重要的领军人物。他的厚重坚实的现实主义书写,他介入生活的热情和自觉意识,他为文学梦想忘我献身的精神,感染和影响了周围很多人,新时期文学陕军的精神面貌和风格基调,很大程度上是在他影响下确立起来的。他的系列中短篇小说,早已昭示他走向一位文学大家的可能性,而其代表作《白鹿原》,为他做了确证。我认为,《白鹿原》不止是新时期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而且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最具经典品格的一部作品。陈忠实不朽,白鹿原不朽。”
黄道峻:
“陈忠实老师是中国当代作家中真正的人民作家,他和他的作品始终关注着中华民族的命运和老百姓的命运。一个文学艺术家,特别是作家,你的心没有靠近人民,没有贴近人民,你就不可能写出表达人民喜怒哀乐的优秀作品。”
贾平凹:
“人走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文章长留于世!”
李星:
“人格的重量影响作品的重量,有多伟大的人格,就有多伟大的作品。有多高的境界,就有多高的作品;他的厚重、博大,他的宽度广度都渗透到了他的作品中,他说文学依然神圣,他也用生命在践行着这句话。陈忠实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创作上做的总比说的多,自学成才的陈忠实永远介绍自己是‘高中生\’,虚荣之心、名利之心他都没有,只有一颗专注人性、专注写作的心。”
肖云儒:
“忠实文如其名,对文学的态度正像他的名字一样忠诚踏实。《白鹿原》是中国长篇小说里,写村社文化、家族文化写到骨子里去的一部小说,是超深度的剖析,不,是透析。因为家族文化、村社文化是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所以《白鹿原》里边有很多发现性的文化现象,我把他叫做中国文学的最后现象。”“我觉着一个人的生命有精神层面,有肉体层面,陈先生的肉体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作品、他的精神、他的音容笑貌,都还在我们心里活着。我看了话剧《白鹿原》,我觉着那就是一个活着的陈忠实。在舞台上依然还点燃着生命。”
濮存昕:
“他真是了不起,他这样的艺术家,能够写出这么伟大的文字,有着了不起的生命。我以前就说过,《白鹿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的文学作品,真的是非常棒。他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发现者、阐述者、表达者,他的名字和《白鹿原》三个字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很荣幸演了他的《白鹿原》中的主人公,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白嘉轩的影子,我感觉我演的就是陈忠实,他也给了我很大的教养和动力,帮我塑造了我一生中很难忘很得意的一个角色。虽然他很低调,但会有很多很多人记住他。”“陈忠实脸上的皱纹会让你目瞪口呆。你会联想到闻一多的木雕,脸颊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有一点狠,但是一点也不横。只要他一说话,你觉得他就是一好老头,一个好老哥。”
吴京安:
“去年的一月六号学院版话剧《白鹿原》首演的时候,陈老师的女儿陈琳琳,携家人看了这出戏。陈琳琳给了极高的肯定,说导演读懂原著,传递了正能量。我想他把这个信息告诉了先生,所以先生永远长眠在白鹿原下,我们把学院版话剧《白鹿原》献给陈老师,也愿大师一路走好,在原上安详的、好好的、平平静静地歇息、长眠。”
高建群:
“29日早上,接到忠实先生去世的噩耗,一瞬间,我很是震惊和痛苦,有一种中国文坛的天空塌了一个角的感觉。尽管我知道他得的是不能回头的病,对于他的走,我是有思想准备的,但我仍然陷入一种痛苦中,直到今天已经第三天了,仍恍恍惚惚不能自拔。”
贠恩凤:
“在我心中,他的确是我们文学艺术界的一面旗帜。写《白鹿原》的时候,他就是一间小房子、一张桌子,趴到那儿写作,一天谁知道能吃点啥,就这样熬了十年呀!所以他从过去一直扎根于群众,我想只有我们扎根于群众,才有不朽的作品诞生,他的著作也是这样。他的精神、他创作的过程、他生活的各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会永远记住他,陈老师一路走好!”
王西京:
“他一直是扎根基层中间,对三秦大地,对他热爱的故土,有一种非常深厚的情感。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写他身边的事情,非常真诚,把陕西人、长安人,包括家乡人的这种情感,真实地反映出来,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命运,处处表现了一个文化人的使命意识。”
惠敏莉:
“西安秦腔一团当年排练秦腔《白鹿原》时,陈忠实老师多次到排练场现场指导,给演员讲创作小说人物时的初衷,认真、朴实得让大家特别感动。陈老师很热爱秦腔,易俗社百年庆典前,我给陈老师打电话,希望他能给易俗社题字,尽管我们并不熟,但他在电话里爽快地答应下来,纯正的西安话听起来是那样的亲切和蔼,我要去取,他坚决不让,随后就让人把题好的‘百年美韻唱响中华\’的条幅送来了。陈老师厚道、朴实,做人做事的大家风范,让我们非常感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走了,我们来演一段秦腔,就是想表达对陈忠实老师的思念,为他送行。”
张喜民:
“一大早我们就从村里往西安赶,就希望能给陈老师再演上一场。我们和陈老师感情深啊,是10多年的老朋友了,可以说没有陈老师的推荐扶持,我们老腔不会有今天这个样子。陈老师没有架子,他可以说吃的穿的和我们农民一个样,让人特别亲切。他去世后,村里人都说,这么好的人咋说走就走了呢!陈忠实老师到我家去,说蒸的馍比他家的馍还好吃呢,我就硬送给他咱自己磨的面粉,自家蒸的馍。现在唱的时候,我就难过得几乎唱不下去了,想想以后,再想送他面粉都不能了!” 文/本报记者 李向红 曹瑞 柏桦整理 图/本报记者 赵晨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睿)为满足新城群众和企业员工上下班及出行需求,5月5日,空港新城区内绿色公交通勤专线正式开通。据了解,通勤车采取环线运行、免费乘坐的方式,以迎宾大道、自贸大道、正平大街、S208省道为...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