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本土舞剧,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仿唐乐舞》,还是华清池的《长恨歌》?其实后者才是舞剧,那一幕幕舞蹈中藏着戏剧完整的结构,舞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最近,一出新舞剧《丝绸之路》在西安完成了首演。这出舞剧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用舞蹈阐释出的“丝路”又是一条怎样的路?
30年磨一剑的“丝路” 舞剧
这部《丝绸之路》舞剧来之不易。陕西省歌舞剧院(以下简称陕歌)1982年推出的《仿唐乐舞》开全国先河,被誉为中国第一台仿古乐舞。“可那不是舞剧。”陕歌党委书记、省舞协主席、国家一级导演王宏告诉记者,舞剧代表着舞蹈领域的最高品质,要有一个完整的戏剧结构,并有一个故事主题。
《丝绸之路》是陕歌的第一台舞剧。“陕歌需要一部舞剧,30多年来也想过很多题材,比如玄奘、张骞……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提升到实质性阶段。”王宏说,直到去年舞剧《丝绸之路》的主题才确定下来。很快这部由省文化厅出品、陕歌制作的舞剧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制作方希望这是一部高水平、打得响、留得住的精品舞剧。其中最难的就是丝绸之路这么宏大的主题,应该怎么来表达?
这部舞剧的导演最终落在了陕西籍新锐导演杨威的身上,她是国家一级编导,屡获大奖。曾任2011年央视春晚舞蹈总监和第十三届残奥会开幕式执行副总导演,代表作舞剧包括《红梅赞》《文成公主》等。
当时杨威首先想到的画面就是一个人在行走,看到漫天黄沙,仍一直行走。从这个最初的想法,慢慢寻觅到舞剧的主角——行者,他经历磨难,一直在寻找内心的光明、佛的精神,最终达到心灵的彼岸。如此就形成了这部舞剧的主题雏形。
在沙漠中舞出“丝绸之路”
90分钟的舞剧《丝绸之路》一气呵成,非常特别。
对于观众而言,最特别的舞台就是“沙漠”,剧中人物都在黄沙中起舞。当然,“黄沙”是很轻的白色颗粒,灯光照耀成金色。漫漫黄沙,驼铃声声,“丝路”本就如此神秘又艰险。另一个特点是精美的舞美和服装,让人印象深刻。但和其他舞剧最大的不同是,它真的是一气呵成,不分幕、无场次,如果你想看一个一目了然的故事,或许不能遂意。但细细品味,它是在表达2000多年“丝路”上不停行走的7类人。
“行者,你可以将他看作玄奘或者鸠摩罗什,就是在丝绸之路上寻找佛的真谛的人。”王宏告诉记者,人物设置更多的是一种隐喻。引者是内心充满光明的行者外化的人物,每当行者遇到困难或诱惑,她就会出现,鼓励他、考验他。
使者则是以张骞等为代表的国家利益的执行者,他们打开国门,走出了丝绸之路的第一步。护者,你可以设想成以蒙恬、卫青等为代表的国家疆域的开拓者和保护者。市者,则是以马可·波罗等为代表的贸易者,他们也是“丝路”上最多的一类人。和者,通过和亲保国家的和平安宁,她可能是解忧公主也可能是王昭君。游者,就像吉卜赛人,“丝路”上的普通人。从这种对不同人物的归类定位,也可以看出编创者的匠心与独创性。
故事从行者开始,他走过荒漠,在丝绸之路上不断前行,和市者、使者、护者、和者、游者等一一相遇,千年丝绸之路的画卷就这样展开,那些被黄沙和时间淹没的辉煌被重新点燃。
我们都在路上寻找光明
这个舞剧的创作团队是一流精锐团队,凝聚了一批高精尖人才。包括全国一流的舞蹈演员、国家一级作曲、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国家一级服装设计、亚洲百杰造型师……他们齐心打造出了一条不同凡响的“丝绸之路”。
不同的文化在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舞剧《丝绸之路》以舞蹈的方式来诠释这条神奇之路以及前行在这条道路上的形形色色的人和物。它的立意主题也在舞蹈和人物中一点点揭示:在没路的地方走出丝绸之路、生命之路、觉悟之路,那条商贸繁荣之路,也是交流沟通之路、探寻传播之路、最终成为文化的纽带,引人走上精神的高地。
回顾先人们在丝绸之路上战胜孤独困苦,寻找更大的光明,如今芸芸众生,谁不都是一样在路上不曾停歇?从这个角度看,舞剧《丝绸之路》的艺术定位与目标是高远宏大的。
据悉,舞剧《丝绸之路》首演成功后获得不少赞誉,目前进入调整阶段。调整后会让主题显示得更加清晰,让观众更易懂。这部舞剧将为即将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献礼,实现陕西舞剧艺术的新突破。
图为舞剧《丝绸之路》剧照(记者 杨力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姜泓)2015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结果近日揭晓,西安工程大学曹承全等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西安科技大学白永皓、西安交通大学余慧、西北工业大学李雅婷荣...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