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顾荣)曾经是假期“小候鸟”的小佳佳如今留在父母务工的西安市不走了,她与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在父母身边上小学,上中学,直到参加高考。
《人民日报》2月1日以《呵护,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冬天》为题,报道了有关留守儿童的一线调查。其中,多次提到西安市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特别是西安市实施政府政策倾斜,使流动人口在城市享有均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赢得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一致称赞。
据西安市教育局2015年9月统计数据显示,西安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阶段就学共7万多人,小学约有19万人,一共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的32%。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得了学、上得好学,西安市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一些程序也在不断简化,孩子上学确实方便了一些。”小佳佳的母亲李雪丽说。
“在中招报名中,凡具有西安市学籍、符合条件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中考,不受户籍限制;在公办学校就读期间,随迁子女享受同西安市常住人口子女的同等待遇,并执行同等收费政策。”西安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表示。
帮助随迁子女在当地入学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但 “就近入学”政策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务工人员非常希望子女上好学校。于是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将租住房或家庭户口集中迁到热门学校的周边。好的学校就这么多,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部分城区公办学校由于周边人口密度太大,长期出现学位紧张、教室爆满等问题,对正常的教育秩序会造成很大影响。”西安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说。
“即便孩子可以在当地上完中小学,因为不能在当地高考,最终还是得回到原来的省市。”异地高考,因为涉及到户籍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更广,牵扯的利益更深,也成为很多外来务工者担忧的问题。
在西安,小佳佳还在初中愉快地读书;她的母亲李雪丽已在未雨绸缪,给她筹划在西安参加高考的事情了。然而,这能实现吗?
2012年8月,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方案。自此,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出台异地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底,陕西出台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方案规定,从2016年起,在陕西省参加高考的要求如下:截至高考当年,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陕连续学籍满3年,按规定完成学业并获得陕西省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还应有全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小佳佳并没有西安市户口,依然有机会在当地参加高考。“西安的包容让我们更加安心地在这里工作。虽然工作累一些,但是我们也觉得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我们也有义务将这个城市建设好并爱护好,毕竟我的孩子以后也会在这里生活。” 李雪丽说,开明的政策让她对未来更加有信心,生活和工作的心态也逐渐发生着变化。
新闻推荐
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助力品质西安建设 长安区城市管理局积极促进城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作为品质西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治理一直是广大市民关注的重点。为了让群众从品质建设工作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长安区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勤社带领班子及全体城市管理人员通过加大力度...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