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端 王迎谨)大唐西市博物馆、关中民俗博物院、西安柴窑博物馆、秦砖汉瓦博物馆……人杰地灵的西安拥有一批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民办博物馆群体,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让更多的人走入其中,感受文化与艺术的魅力?市政协委员寇玉徽建议,在民办博物馆设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目前,西安市有博物馆一百多座,种类也由原来较为单一的历史类发展为文物历史、革命旧址、故居民宅、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军事科技、民风民俗等多种类互为补充的新格局。如今,西安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
寇玉徽说:“博物馆以其公益性、开放性以及巨大的艺术性承担着丰富的社会功能。比如,可以通过开展文化助残、主题教育、讲解大赛等活动,把博物馆办成群众的‘大学校\’。目前教育部门设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大部分是国有博物馆。”寇玉徽说:“民办博物馆在申请‘教育基地\’上仍然有条件限制,使民办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为此,寇玉徽建议,教育部门能推进民办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民办博物馆也应创新服务内容,从精品特色、精美布展、精心施教、精准服务上下功夫,力争使博物馆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社会大学”。
新闻推荐
展望“十三五”创新驱动助推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西安高新区:乘势而上向着梦想奔跑
■通讯员马东芳回首“十二五”,高新区以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为主线,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创新、产业升级与改革深化之路。放眼“十三五”,新的征程已经开启。高新区正在以和谐、...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