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文艳)昨日,为期三天的“感受考古,体验文明”——2015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报告厅拉开帷幕。其中,与热播剧《芈月传》有关的秦东陵考古发现成果引起了听众的浓厚兴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秦东陵考古队领队孙伟刚表示,电视剧《芈月传》创作灵感来源于所谓的秦兵马俑坑主人之争,事实上,秦兵马俑坑和秦宣太后——所谓的“芈月”没有任何关系。
兵马俑坑与“芈月”没关系
孙伟刚在题为《何以“芈月”——秦东陵考古新发现解读》的报告中说,近期,由著名演员孙俪主演的电视剧《芈月传》热播,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战国晚期宣太后及其所在时代的高度关注。乘《芈月传》东风,宣太后所葬之秦东陵也不断受到社会关注。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冬季,偏居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西麓的山前台地不时有全国各地的游客光顾,争相一睹宣太后之葬地。
孙伟刚说,《芈月传》创作灵感来源于所谓的秦兵马俑坑主人之争,有爱好历史研究的人将兵马俑坑出土兵马俑身上的一个“脾”字,也就是脾胃之脾这么一个陶文认为是“芈月”两个字,从而,认为兵马俑坑也是秦宣太后所建的陪葬坑。
那么,事实是这样吗?孙伟刚介绍说,从兵马俑坑另外出土的一件兵马俑身上的陶文来看,临晋,一个草字头,一个乖巧的乖字,可见“艹”字头写法和那件“脾”字刻画符号差别很大,也就是说,所谓“芈月”两字为杜撰出来的,科学的态度来说,不可信。这个“脾”字与《说文解字》上记述的“脾”字写法基本相同,可见,那件兵马俑身上的刻画就是脾胃的“脾”字,与芈月没有一点关系。
秦东陵四号陵园为“芈月墓”
秦芷阳陵区就是芈八子长眠的地方,这也是秦始皇帝陵之前秦人的最后一个陵区。
孙伟刚介绍,芷阳陵区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与灞桥区交界地带,灞河东岸,骊山西麓的山前台地,今临潼区斜口街道办事处,秦汉芷阳县东台塬地带。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葬在秦芷阳陵区的除过宣太后之外,还有最早的悼太子,也就是昭襄王所立的太子。昭襄王与其太后,孝文王的母亲,昭襄王的妃子——唐八子唐太后;秦始皇帝之父母——庄襄王与帝太后。
上世纪80年代,当时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程学华先生发现了秦芷阳陵区,并进行了初步考古勘探,发现了3座“亚”字形、2座中字形、4座甲字形墓葬及一些建筑遗址、小型墓葬,并将发现的遗迹归为四座陵园,并将这一新发现的陵区命名为秦东陵。
那么,每座陵园所葬的是哪位秦王或王后呢?近年来,考古人员对这一区域进行了详细的考古勘探,搞清了每座陵园区域的地下遗迹分布与每座陵园的结构。同时,依据考古勘探资料与出土文物,考古人员判断秦东陵一号陵园为昭襄王和他的太后,文献记载为叶阳后的葬地。二、三号陵园作为一号陵园的陪葬墓区,二号陵园为悼太子及其妃子的墓区,三号陵园为文献记载“何其葬于先王”的孝文王母亲,昭襄王后宫的八字、唐太后,而四号陵园即为近期有名的芈八子——宣太后。
中字形墓葬主人或为宣太后子女
去年,考古人员对宣太后陵园所在的四号陵园内发现的一座中字形墓葬所属的建筑遗址与外藏坑进行了发掘。其中,“凹”字形建筑遗址总面积达2230平方米;长方形外藏坑体长15.9米、宽5.4米、深4.42米。
经发掘,东墓道南侧的外藏坑为埋藏三辆木车,每辆车有两匹马。特别的是,这座外藏坑底部,也就是木车和马放在坑底后,上部用大量的大块料姜石填埋,可能处于防盗等考虑。另外,发掘的外藏坑为口大底小的敞口形,无二层台结构,符合战国晚期的时代特点;随葬的车马为“中”字形墓葬的车马坑,是近年来有关秦车马坑的首次发掘。
令人惊奇的是,考古人员对建筑遗址发掘发现了21个神秘的坑洞。这些坑洞直径1.5米-2米,成三排分布,每排7个。内部填土分三层,但是没有任何遗物。
孙伟刚表示,这一面朝“中”字形墓葬的建筑遗址,是作为墓葬祭祀类礼制建筑存在的。建筑遗址所属的“中”字形墓葬当与宣太后密切相关,墓主可能为宣太后的子女。
新闻推荐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