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西安浐灞生态区历史文化研究与成果应用”结题评审会在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召开,来自各高校的秦汉史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研讨。
为了达到推进浐灞历史文化研究和促进浐灞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该区开设《西安浐灞生态区历史文化研究与成果应用》研究课题。课题组经过对该区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确定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文化遗产、历史事件、精神产品,进而归纳浐灞历史文化的典型特征,将其集结成册。该册主要分为“文化古迹篇”、“历史地理篇”、“风俗典故篇”三大篇章共59篇。课题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掘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等价值,构思由系列历史文化创意项目组合而成的文化产业链或文化产业集群。
挖掘史料实例 展现实业愿景
王双怀 中国经济学会理事、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该课题着眼于浐灞生态区文化融合发展,对生态区文化古迹、民俗地理、风俗典故从史料和实例进行挖掘,资料详实,借鉴了国内资深学者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历史资源的开拓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研究成果向我们系统展现了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的浐灞生态区和亟待被开发的产业愿景。对于生态旅游产业化方面,课题研究中大家已经深刻认识到,目前以浐灞生态区的生态优势为基础,塑造生态旅游优势,这就要建西安“水城”、现“灞柳风雪”,以广运潭为重点建设灞河城市段、灞渭河三角洲、灞交汇区等水面,逐步恢复泾、渭、灞湿地生态系统和“泾渭分明”的自然人文景观。形成以水为主题的西安“水城”。并以隋唐灞桥桥基的发现、保护为契机,再现“灞柳风雪”的历史景观。改变生态旅游产业化不足的现状。对于历史文化挖掘方面,浐灞河生态区位于关中平原,属于西安的东部门户,在汉唐时期是首都的重要门户,在明清时期这里是西北重镇的窗口,当代这里是西安发展的新亮点。
体验生态农业 引导市民踏青
刘蓉 博士,西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题的成果内容非常吸引人,更发挥了用历史浐灞挖掘当代浐灞新发展的作用,为浐灞生态区未来的规划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这次研究可见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带给我很大启发。古代长安城浐灞地理位置属东方,东方是主春、主阳、主生长,从应用角度,可以突出浐灞柳树文化或利用先农坛开发特色耕种及生态农业观光体验,打造市民进行耕种园区认领自主耕种等项目。利用三月三的民俗引导百姓亲近自然春天郊游踏青,或利用知名度高的历史遗迹深入打造,例如灞陵可参照目前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陵。
开发展览产业 感受历史文化
周俊玲 博士后,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汉唐考古艺术。
我了解到课题组成员先后在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市图书馆、灞桥区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查找浐灞相关资料,在浐灞村镇实地考察、并与村镇老人座谈数十次,了解历史典故,在灞桥区文史办收集相关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资料准备极其充分,课题组召开了10次会议,确定课题研究大纲和方向,解决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如今,在国家和地方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浐灞生态区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产业格局形成并展现出活力和特色,进而走在全国前列。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浐灞生态区的发展空白也提出了历史文化与成果应用更加完美融合的建议。
设置互动项目 拉近游客体验
崔锐 博士,陕西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古代思想文化史。陕西教育学院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
我很钦佩大家在这项课题上付出的巨大精力,为了使课题研究达到历史文化与成果应用的高度结合,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深入了解了浐灞生态区的历史与现实,把握了生态区发展重点和发展节奏。大量的资料搜集非常系统,前期工作非常充分,这种学术加应用的思路应该广泛推广,使学术走出校园为当事者所用。通过浐灞区域的历史文化研究,我们更容易发现一些可为今世所用的珍贵遗产。例如我们可以加强对陵文化的开发,现在”陵”呈现有限,可以加强小区域联想,设置互动项目拉近游客触入体验。
发挥旅游载体 发扬文化内涵
常晓军 作家,第六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此课题的开设证明了浐灞生态区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的强烈重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就是按照文化与旅游的发展规律进行有机结合,...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浐灞发展的宝贵财富。文化创意是我们现今最需要的,传统的东西一旦加上了创意的元素,会使它增加更多的文化内涵。
在历史文化与产业化转化方面,浐灞生态区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多为陵墓型、博物馆、遗迹型,缺乏差异性,缺乏吸引力。可借助丰富的表演进行历史文化的创新;开展人文与自然融合的体验式旅游;依托历史文化,塑造旅游品牌。从而更好增强吸引力。课题的文化研究丰富,给成果应用提出了有效建议。根据研究中的横向思维可以感受到待挖掘的历史文化广度非常大,潜力很大,可发展区域内博物馆等的展览产业,把文化产业从旅游的层面再深度渗透到百姓身边,最大程度发挥历史文化带动产业发展的能效。
记者 魏亚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耀青)丝绸之路经济带制造业基地、西安工业化进程主要承载区……西安经开区近年来的发展亮点纷呈。近日,经开区对2015年度优秀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其中包括了10家治污减霾先进单位、...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