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赵晔华)作为一名负责妇女儿童维权和组织建设工作的妇联干部,朱云玲甘愿在难事中寻求快乐、在琐事中凸显有为,在这个“婆婆妈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三年,将不起眼的妇联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精彩纷呈。她先后荣获“全国妇联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妇女工作宣传先进个人”“西安市三八红旗手”“西安市优秀女性”等荣誉称号。
一块巧克力让她爱上这个工作
2003年底,朱云玲刚到新城区妇联,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老太太,很生气地说要投诉儿子和儿媳,朱云玲连忙劝慰,并详细了解了情况,之后又走访街道和社区,得知是因为房产纠纷,老太太和儿子之间有误会。朱云玲便多次走访,终于解开了他们之间的误会。一天早上,老人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又来找朱云玲,“没啥事,快过年了,我来看看你。”老人说完从怀里拿出一块硬币巧克力硬递给朱云玲,“这块巧克力不值钱,但却让我今生难忘,我只是做了我份内的工作,没想到获得老人如此的尊重,从这以后,我就热爱上了这份工作。”
2012年,家住长乐西路的杨某,因帮朋友搬家受伤导致高位截肢,但却无力支付医疗费,得不到及时治疗。朱云玲得知后,积极替她争取医疗救助,当拿到1万元救助金时,独自躺在床上不能动的杨某热泪盈眶。还有母亲失踪父亲离世举目无亲的小琪,身患癌症的温某,遭受家暴致视网膜脱落的小丽等,都是朱云玲的牵挂。2011年以来,她先后争取省市妇联爱心资金28.2万多元,为193名特困妇女儿童排忧解难,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她们的心坎上。
要做妇女儿童维权的“娘家人”
“阿姨,中秋快乐!最近天气转凉,要记得添加衣服……”这是一对被她救助的姐弟发来的短信。2007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不到8岁的奇奇受生父和继母暴力虐待,他的姑姑情急之下给妇联打来求助电话,朱云玲接电话后立即报警,紧急将奇奇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住院的45天,她积极争取救助,定期看望奇奇。同时,把四处流浪的姐姐雪儿也接了回来。随后,姐弟俩的户口、监护权、住所、生活保障、上学等难题都一一得到解决。现在,奇奇已经上了初三,姐姐也即将中专毕业,开始了新的生活。
“妇女儿童属于弱者,妇联部门当仁不让,要做妇女娘家人,要做儿童的护花者。”朱云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她的努力下,新城区建立健全了区、街、社区三级维权网络。区法院建立少年法庭,区检察院成立妇女专案组,派出所设立家庭暴力投诉点。社区成立家庭矛盾调解委员会,建立“紫丝带工作室”。她实施参与了全国妇联、联合国儿基会“儿童安全与健康成长”五年国际合作项目,制定了国内首个《受暴儿童个案处理程序和服务指南》。她还申请并实施了防治妇女暴力综合干预项目,在全市率先建立驻法院社工服务站,将社工辅导和法律维权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自2003年来,新城区妇联共接待来访妇女1200余人次,使600多名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新闻推荐
西安市制定《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分工落实51条任务促就业创业
本报讯(记者张端)记者昨日从市政府获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要求,西安市制定《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方案》共有51条任务分...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