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语文素养,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语文能力,是听说读写四大要素。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不外乎三种:课内学习、课外大量阅读以及社会实践。依我浅见,社会实践基于课外大量阅读之上,而课内学习为的是给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说说课内学习。课堂上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细致严谨的阅读,从而使我们掌握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然而,课本所能给予我们的,不论在阅读数量还是品质上,终究是有限的。若是仅仅囿于课本,认识就会被局限,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更遑论中学生个性的发展与思维的创新。
再来谈谈社会实践。古语有云:“实践出真知。”就我们中学生而言,实践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在生活中提升。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将自己所学融会贯通。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足迹踏遍五湖四海,将原先《水经》加注,扩充数十倍。我国现代作家老舍,语言幽默风趣,所著作品也多用北京土话,贴近百姓,在一次次的写作实践中,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但若是郦道元没有熟读古代地理学名著,老舍没有与大家的切磋琢磨,又怎会有今日之成就?因此,以社会实践的方式提升语文素养也并不尽善尽美。
所以,我认为,课外大量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明智。”同时,读书也可以培养人的性格,提升人的修养。汉代史学家司马迁,遍观诸史,最后留下了“史家之绝唱”的傲骨;宋代文人苏轼,博览群书,最后留下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通透;明代才子杨慎,号称“无书不读”,最后留下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洒脱。课外大量的阅读,不是没事做闲消遣,而是要扩充知识,增强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读书面要广。文史哲科普艺术等诸多方面均要涉猎,即便是浅尝辄止。其次,阅读要有选择。经典名著、诗文、思辨性较强的文章应放在首要位置。再次之,阅读要有策略。精读、略读、浅读、深读等不同的读书方法应有机结合。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够使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多一份底蕴,多一份优雅,多一份出尘,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
王阳明先生曾说:“知行合一”,然知行知行,便是以知为先,行为后。读万卷书,方能行万里路。大量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成就品质人生!
语文老师王侠点评:文章对材料的理解较为准确,语言朴素,思路明晰,逻辑严密,且能结合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地论证说理。体现出该生丰厚的阅读积淀与良好的阅读素养,是一篇规范的应试作文,也是一篇“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实践。
三境浅谈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2017届 邢雨莹
何为语文素养,在我看来,是知识语言的积累,是情感的接收与表达,是思维的方式与品质,是一种品德,一种审美,一种个性。我们每个人,从牙牙学语,到朗读课文,到醉心图书馆,再到在讲台上发表演讲,我们在一生中,不断进行着语文素养的积累提升。
王国维先生曾将做学问分为三境,其构思之巧妙,意蕴之深远令人叹服。如今,我想将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分为三境,浅谈我对提升语文素养的理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第一境也。课内有限阅读是语文素养的基石。一篇篇字字珠玑的课文是江浪淘尽后留下的珍宝。课本中有文化的缩影,是千锤百炼的精华。我们以一个纯白的形象走入学堂,在心上写下拼音,写下汉字,再刻下自己连词成句的小小句子,再刻下唐诗中的明月光与宋词中的春华秋水。在有限的课内阅读中,我们逐渐培养起对语文的最初感知之兴趣,通过自主或非自主的背诵为语文素
养铺上最基础的基石。若不知“床前明月光”,又怎懂故乡愁呢?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此第二境也。课外大量阅读是语文素养的积累。相比浓缩有限的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更广阔的世界,是更博远的清景无限。偶尔学习遇到不懂之处,老师会说:“先记下,之后会慢慢理解。”我想,广博的课外阅读,便是帮助慢慢理解的过程。当在课本中看到孔子的“仁”和“礼”,我们或许需要读完整部《论语》来找一个答案,当读过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唐诗、宋词典籍便会成为不离手的宝物。此外,在街边的旧书店里,在高大静肃的图书馆里,我们认识更多的人,了解更多角度的观点,以此填补、完善自己的思想。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红霓。”此第三境也。社会实践是语文素养的积淀。它让你在积累的花海中终于寻觅到自己的那一条路,笔直地通向自己的心境。当你在阅读完一则新闻后有了自己坚持的观点看法,你就有了自己的思维。当你站在讲演台上引经据典,神态自如地讲述自己的观点,你就有了自己的风格与表达。社会实践,是将众多积累的知识文字沉淀下来,在反复地揣摩与思索,在切实的理解与运用中,呈现自己的精神。孔乙己学问虽多却终不成器,旧时代那么多饱读诗书的书生却“百无一用”,他们是闭门锁窗、不理世事的学习,因此没了融会贯通,没有自己的思想与精神,也就没有真正语文素养的最终升华,更上高格。
此三境,步步相生,步步相扣,缺一不可,只有铺就基石,逐步积累,渐渐沉淀,才能一步步提高语文素养,不为功利,不为名采。惟愿诗酒趁年华,浩气当空,一展虹霓。
语文老师龚小菊点评:本文有三大亮点:一是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开头对语文素养进行了阐释,即语言知识的积累,情感的接收与表达,思维方式及品质,全文也基于此展开论述,结尾道出三者关系。二是巧妙借鉴王国维治学三境界来构思,引用古诗来喻三条途径、三种境界。既完成了作文“任务”,又使得说理形象。三是每一部分论述时都能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充分体现了作者眼中有“任务”。
新闻推荐
陕西报考代码:8105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紫贵在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调研时,对学院办学的规模和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学院校园环境整洁,管理到位,办学理念定位准确,办...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