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容(左)、王天华(中)、高敏(右)这3名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的“90后”是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
本报记者 焦悦组稿
编者按:2014年11月,孔德容、王天华、高敏这3名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的“90后”女孩怀揣着梦想,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号召,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成为了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2015年9月,她们背起行囊,踏上照金这片热土,挥洒青春、挥洒汗水,如今一年的支教生涯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倾听她们的支教故事。
孔德容:一年支教一生回忆
从城市到农村,从一个青涩的学生变成一位传授知识的老师,我满怀着一腔青春热血,怀着忐忑但又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照金中心小学这个我不熟悉但又充满期待的地方,开始了我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让孩子画出自己的梦想,有些孩子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画什么。于是我便问他:“你不知道你将来想要做什么吗?”孩子回答:“我不知道。”这个答案让我感到意外而又沉重,城市里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因为见得多,选择多而迷茫,而农村孩子则是知道得太少。于是我转变了思路,利用课余或自习的时间,给孩子们播放很多正能量的电影、纪录片和动画片,然后让孩子们画出电影中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从而挖掘他们的兴趣点,慢慢树立他们的梦想。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后,我上课再问孩子们的梦想是什么,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我想像您一样当一名美术老师”、“我想要当歌星”、“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园”、“我长大以后想当一名警察……”听完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回答,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梦想,我的眼角湿润了,面对他们我觉得肩膀上的担子又重了,希望这些孩子不会因为现实而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我愿意为你们护航。
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在课堂上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里有些也是留守儿童,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让这些学生发言,并多鼓励他们。在品社课上学习《我的烦恼》这一课,课后当我翻阅他们写在小纸条上的烦恼时,才知道他们小小的年纪却有那么多的烦恼,有的希望父母多给他一些关爱,有的是学习成绩差……我把孩子叫到身边,耐心地帮他们解决小小的烦恼。多跟他们交流,多鼓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他们。
时光荏苒,短暂的一年时光即将过去,在这里的每一天,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感谢每一位同学们,感谢你们对我这个不算合格的老师的喜爱,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也是你们让我心中充满了热情和爱心,最不舍的就是你们用稚嫩的声音大声喊出的那句“老师好”。不问苦乐,不问得失,尽我的力量去奋斗,有辛苦的付出,就有幸福的收获,感受着支教赋予我生命的精彩。
王天华:我来接力“爱”传递
大山里的孩子土生土长,最初来到北梁小学,孩子们都不敢接触我,不敢跟我说话,只是用眼睛和微笑来表达对我的欢迎。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立马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也许你会说,这也算梦想吗?对于你,这不算,对于他们,这就是梦想与心愿。
于是,我经常在节假日去一些家庭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孩子,关爱孩子,让他们可以通过我的手机看到身处异乡的爸爸妈妈。他们惊喜的表情,诧异的眼神,我知道,他们是多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小的举动就带给他们莫大的温暖。他们很喜欢听故事,我也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历史小故事、小格言,有时也会给一些学习有点落后的孩子补课,我的力量虽然微薄,但我认为只要我帮助了一个人,起码在那个时刻就多了一个幸运的人。
因为生活在山里,有的学生家离学校很远,尤其是在冬季,一到雨雪天气,孩子就无法上学,这就造成孩子学习、生活上的不易。我就抓紧利用下课的时间给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讲解,他们渴望知识的小眼睛,一闪一闪甚是可爱,当他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会给我大大的微笑。他们也会问一些天真的问题,有时会让你捧腹大笑,我在那一刻是多么的满足与自豪。这里的孩子很朴实,也很听话,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匮乏,他们的吃食很简单,大部分孩子的早餐也只有在家里拿的那硬邦邦的半个馍,可是他们依然很高兴地吃在嘴里,吃得特别美。来到这里支教,才发现生活在这里的孩子确实很苦,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多多给予关注,他们真的很让我们心疼,让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吧!
在这一年中,孩子们在改变,我也在改变,他们变得爱说爱笑了,他们喜欢和我玩耍,喜欢和我说真心话,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而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他们了,可是时光总是无情的,所以在最后的几天里,我只能拼命借助相机来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只有这样,我才能在想他们的时候静静地看看他们,来回忆他们在我身边的日子。
平凡贫瘠的生活也无法阻挡我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上的淳朴的孩子,孩子们,老师永远爱你们。
高敏:将爱进行到底
2015年9月,我和王天华来到照金镇北梁小学,开始了一年的支教生涯。在这里,我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批学生,也经历了未曾体验过的生活。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成长着,也感受着这片土地赋予我生命的精彩。
支教的日子是充满幸福感的,站在三尺讲台上,才明白作为人师的责任之重。课堂上,孩子们表现得十分积极,手举得高高的,求知的声音充满了整间教室,红扑扑的小脸像开了花一样,天真烂漫,下了课又要被团团“包围”,接受各种问题的“拷问”,我也乐在其中。
由于交通的不便,第一班车的孩子五点半就要起床,对于孩子来说,这需要多大的自律啊!早上,他们从家中带来干粮,喝着白开水。学生们看老师没有吃早饭,就将自己的馍掰一块,轻声地说:“老师,给你。”这一瞬间的感动是无法言语的。有一次,因为我有急事需要离开几天,收拾了行李等班车,孩子们看到后以为我要走了,不回来了,全部都冲过来把我紧紧抱住,围了好多圈,告诉我不要走。还有个小姑娘说:“老师,你要走了,我就不来上学了。”面对着他们的热情,我已热泪盈眶,原来他们是这么爱我,而我要加倍地爱他们!每每想到此情此景,我都止不住地感动。
孩子们过生日,高老师只能发挥特长,在黑板上给小寿星画个大大的水果蛋糕保留一天,大家一起唱生日歌,送给孩子一份小小的生日礼物。受到孩子们的好评后就天天有人过生日,而我也只能给家长打电话“查案”了。这段风波平息后,我又变成了“天天大寿星”,一大早孩子送的画上有大蛋糕,左边是孩子的名字,附上一颗心,旁边写着高老师生日快乐,他们就是这样纯真的把师生情圈起来,这些礼物将是我一生的收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绘画能力强,但是需要拓展思维并需要更多的材料,于是支教团发起了“以爱之名,为山区的孩子带去爱的色彩”众筹活动。借助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筹得善款2350元,我们为孩子们购买了画材,并将画笔发放到每个孩子的手中,之后也根据材料开展了各项课程。最近,我们又举办了北梁小学“七彩童年·快乐成长”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校内文化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去创造。
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心中有太多的不舍,愿我们都拥有一份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我只想说:我爱这些孩子们,感谢有你……
新闻推荐
唐孝标(左一)时常去工地检查安全质量。通讯员田晓鹏年过半百的唐孝标是福建人,自从2006年他的陕西闽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入驻宜君县后,他就把铜川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诚实守信,乐善好施,扶贫济困,2009...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