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唯韦
市陶瓷研究所副所长郭牛生长于陶瓷古镇陈炉,从事陶瓷生产、致力于铜川陶瓷推广创新工作40年来,他常年扎根生产一线促研究、奔忙于全国各地搞推广,为推动耀瓷研究和铜川陶瓷业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是致力于推广铜川陶瓷的“孺子牛”。2015年,郭牛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
作为土生土长的陈炉人,郭牛从小在父辈们制作陶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从学校毕业后,郭牛进入陈炉陶瓷厂工作,他是40年来铜川陶瓷业发展的见证者。他为产品创新、打开销路殚精竭虑。在担任陈炉陶瓷厂党组书记、厂长期间,他始终坚持生产技术与创新经营并重的原则,向职工贯穿“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理念,秉承“传承、创新、提升、发展”的企业宗旨,使成立于1958年、当时面临破产的老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经营方面,郭牛积极拓展小资本运作,充分利用陈炉陶瓷文化历史名镇效应,全力寻求各方政策支持,为铜川陶瓷业的发展巩固了基础。
“怎样做、做怎样的产品才能让咱铜川陶瓷更受欢迎”是郭牛想得最多的事。在担任陈陶民间工艺瓷厂长期间,他主持恢复了陈炉民间工艺瓷,大力开发各种包装器皿、各类陈设瓷和三种规格的大型座盘等,使陈炉民间工艺瓷由多年来单一的兰花瓷系列发展到铁锈花瓷、香色釉瓷等六大系列100余个品种,创出了陈炉陶瓷的一代新风,开拓了这宗产品的国内市场。
郭牛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推广。他相信:一个产品能救活一个企业。他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利用高校资源优势,“走出去请进来”,面向市场,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39件(套);为大型庆典设计专制礼品28件(套),其中《青釉50壶》被列为建市50周年礼品、《青釉60壶》被列为建国60周年纪念品、《青釉提梁壶》被列为建党90周年纪念品等;为厂家配套设计制作专利产品10件(套),并形成大批量订货。他的辛勤耕耘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不但赢得了市场,更获了多项荣誉。2014年,《青釉雕刻海浪大笔筒》获中国原创“百花杯”铜奖,《青釉双型剔花莲纹倒流壶》等7件产品获国家专利产品,“耀州瓷”商标获陕西省著名商标。
2014年,郭牛主持成立了“中国耀瓷研究开发中心”,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紫砂陶土资源,完成了《耀州窑紫砂陶瓷研制开发》项目,建成了耀州窑紫砂厂,形成了一整套耀州窑紫砂陶瓷生产制作的工艺技术路线,填补了耀州窑无紫砂陶瓷的空白,产品投放市场,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同时制备出的传统紫砂红泥,开发出的天青泥、老紫泥两个新品种,为耀州窑紫砂陶瓷进一步多品类发展准备了条件。
2015年,郭牛调任市陶瓷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为铜川陶瓷业研制、开发出更受欢迎的新产品,把铜川陶瓷推向更广、推得更远”是郭牛的主要任务。今年,市陶瓷研究所承担了《耀州窑唐三彩试制与开发》项目。这一项目既可填补商洛市该项工作空白,也能为铜川陶瓷实现多品类发展增色。今年4月份,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市陶瓷研究所为西安交大建校120周年校庆设计制作的大型耀州窑唐三彩《飞天》壁画,得到了校方和商洛市各级领导的肯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郭牛在陶瓷推广研发的道路上将继续发挥“孺子牛”精神,默默奉献,永不停歇,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新闻推荐
潜心研究陶瓷的全能工艺美术师 ———记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陈水平
本报记者董唯韦陈炉古镇出陶瓷,更出陶瓷大师。今年45岁的陈水平是土生土长的陈炉人,也是市陶瓷研究所工艺美术师。从事陶瓷工作28年来,他潜心研究陶瓷技术,参与完成了国家、省、市的多个专业项目,成为...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