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西艳 吴洋凯 张欢欢
7月1日下午记者见到叶广芩老师时,她刚从西安赶到铜川,次日清晨她将为铜川的文学青年开一次讲座。叶老师身着黑色棉裙,上面绣着小熊图案,她笑言这是“少女装”,正因为保持着这颗“少女心”,叶老师看上去就像一位知心朋友,从容的感觉从两颊深深的酒窝流淌出来,眼睛里满是温和的笑意,让人忘记了她的年龄,只是在听她讲故事,谈起铜川,谈起铜川文学,她娓娓而谈。
谈铜川:“铜川人欣赏品位很高”
提起铜川,叶老师直言来过好多好多次了,都没有数了。“最早1968年路过铜川,那个时候铜川还很落后,黑乎乎的一条街,但是现在的铜川变化很大,不是黑色的了,现在蓝天白云,它色彩斑斓,城市建筑色彩色调搭配和谐,没有过于跳跃的颜色,这和铜川人的审美观念、政府的布局分不开,还是说明铜川人欣赏品位很高!今天的铜川变得很大气。”
说完城市建设,叶老师感慨起铜川丰厚的文化底蕴。“铜川的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像姚筱舟、和谷、黄卫平等一批作家,一问就是铜川的,一问就是铜川的!铜川真是一个不能小看的地方。70年代我在铜川待过一段时间,曾翻阅过铜川老县志,那本县志水平高,反映着铜川的历史,例如金锁关,过去关口有好多造像、摩崖石刻,大概是北魏时期的,现在全没了,很可惜,这样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的地方,又出了这么多大作家,所以在今天,在文学边缘化的时代,我们铜川依然保持着对文化的重视,这份文化的神圣感,是非常难得的。”
谈铜川文学:“暗流涌动,不可小看”
“铜川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铜川的作者给我的一个总体感觉就是不张扬,很低调,尽管铜川在文学创作上和其他县区相比并不落后,但是给人们的感觉好像是生息不大,和一些城市比起来似乎是无声无息,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不可小看的。文学创作是一种厚积薄发的事情,轰轰烈烈的未必能出好作品,真正的好作品、真正的精品都是在无声无息之中孕育出来的,所以我相信铜川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有好作品。现在已经有一些出彩的了,比如像唐云岗的长篇小说在国内都是很有影响的,还有其他一些年轻作者,这些年轻作者们不是单个单个冒出来,而是有一批人在不停地写作,我想有这样的土壤,这些个小树会齐刷刷地长起来,成为一片森林,我们的文学创作才能繁荣,一枝独秀,时间不会太长,而一片森林就可以成为气候。”
提及明天的青年文学人才培训班,叶老师直言她对铜川年轻作家并不是很熟稔。“我知道有一批人在写作,很执着,有了这批年轻作家,铜川的创作就有了希望,我们的年轻作家还得要走出去,视野与胸襟要放大,目光放在铜川之上,这样作品才能不局限于认知。”
谈作家的修养:“拥抱生活,热爱生活,保持心灵的恬静”
熟知叶广芩老师的都知道她并不是科班出身,她当过护士,做过记者,48岁才开始正式写作,起步算不得早。人近中年才开始写作,叶老师笑说自己是怀着忐忑的心走进文学的大门。谈及曾经的记者生涯,她直言自己之所以能成为作家,受益于记者这个职业。“十二年的记者生涯培育了我看问题的敏锐度,别人看到事情的表面,我可以透过表面看到实质,其次是在文字上的训练,年复一年的训练造就文字的简洁干净,用字准确。这对于写作非常有益,现在我的稿子交给编辑手里,编辑不用改。采访的历练让我说话抓重点、没废话。这种语言技巧应用到小说里就是开门见山,一目了然,让人读着舒服。”
在叶老师看来,想要成为一名作家,责任和修养相当重要。一个作家的认知和他的修养是紧密相连的,要提高文化素养,提高认知面,这样作品才能够有大视野。她给80、90后有作家梦的年轻人建议:“我也是业余作家出身,没有受过专门的写作训练,全是凭着自己摸索,也走过那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到今天人熟了,文就熟了,所以要想写出来,必须从做人上要做到家。没有哪个作家是靠培训班当上作家的,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参与生活、感恩生活、感恩朋友才是创作的来源。年轻人更要克服焦躁,保持心灵的恬静,严禁急功近利,不停笔、不停思考。”
谈生活:“作为女人我常常为自己的性别感到骄傲”
在刚刚出炉的新浪好书榜2016年5月总榜中,叶广芩老师新作《去年天气旧亭台》位居榜首。叶老师告诉记者,这本书她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角度去写的。“在我看来不管年龄多大,心态都应该是年轻的,虽然我已经快七十了,可我觉得我的状态是喜欢玩、喜欢旅游,我想到处去跑,去看看世界,这种日子过得很好。我爱旅游,也爱拿着篮子去市场淘外贸衣服。我穿的衣服常常被人笑话是和年龄不相符的‘森女风\’。”
生于48年的叶老师今年已经68岁,但看起来的确是“少女”十足。她化着淡妆,佩戴着一对小青蛙图案的耳坠,叶老师说,这耳坠在日本寓意着回家的意思,明天就回到家了,明天她就不带这个了。果真第二天的讲座上叶老师又换了一副耳坠。“老了出门就更得注意仪态了,不能给人一种很沮丧、没落、日落西山的感觉,对别人也是一种不尊敬。”谈起穿着打扮,叶老师的这个观点,我们年轻人也应该好好学习。
谈到自己的女性作品,叶老师带着自豪的神情说到,“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是女人,在生活上、事业上,女人是全能的,一位女作家必定是位好妻子、好厨娘、美食家,困难压下来的时候有韧劲,在问题面前永远有解决能力,作为女人我常常为自己的性别感到骄傲。”
链接:叶广芩,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曾著有《本是同根生》《采桑子》《青木川》《梦也何曾到谢桥》《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等作品,是当今中国文坛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实力派女作家。
新闻推荐
游人在照金体验红色文化本报记者姜兴民摄本报记者曹金郭颖在红色照金,随着第95个建党纪念日的到来,一波又一波的客流高峰让这里充满了热情与激情;在申河,车水马龙、游人如织,都是为了那一方紫色的花海...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