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静 实习生白丽娜 武张胜男) 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文学交流,不久前中国作协组织作家团赴保加利亚、波兰两个丝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学新丝路”文学交流活动。作为回访,保加利亚、波兰两国作家前天来中国进行文化交流,首站就选在了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
昨天下午,保加利亚、波兰两国作家和中国作家在西安举行座谈会。参会的中国作家代表中,不仅有陕西作家,还有甘肃、宁夏、青海等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的作家。
保加利亚作协主席博扬·安哥乐夫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西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从建筑上代表中国的力量和历史,也是中国精神的中心。而这次交流也正是精神的交流。”他建议,双方的交流要加入新的形式,比如互译两国作品,关系会更进一步。
波兰文学家协会主席马莱克1987年第一次来中国,当时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国家。如今他年岁已高,旅行对他来说是一件略显困难的事情,但他坚持旅行。马莱克说:“波兰谚语中有‘旅行使人受益,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义\’。近年来,中国与波兰之间的文学交流甚密,我的作品也在中国出版,中国读者、中国作家表示也喜欢我国的诗人和诗歌,这是两国友好交流的表现。”
宁夏作协副主席马金莲则和到场的作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写作源于生活,我为了生活,为了写作,这些年一直行走在路上。我喜欢写生活在青海湖的人们,因为他们就那样简简单单地生活着,没有太多的奢求,虽然也有清苦贫穷的困扰,我想更多地挖掘他们的内心。”
中国作协外联部主任张涛告诉记者,此次保加利亚、波兰作家一行之所以首站选在西安,因为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文学重镇。今后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交流,这不仅是文学交流,更是文化、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种种方面的交流。希望通过作家的眼睛和笔触,让世人了解“一带一路”深厚的文化背景,从文学的角度,介绍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人文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用文学作品感染更多的当地人。
新闻推荐
博物馆技术人员为小游客讲解朱砂墨文物首席记者张宇明实习生张敏摄本报讯明清时代的朱砂墨除了可以写字画画还能做什么?清朝一品大员一年的俸禄能买几块好墨?昨日上午,“古道墨韵——明...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