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连载六十三———第五章《白鹿原》问世七、《白鹿原》:持续20年的火与热

来源:阳光报 2016-08-03 21:36   https://www.yybnet.net/

令陈忠实惊喜而令出版社意外的是,《白鹿原》的销售异常火爆。

《白鹿原》在《当代》刊出后,在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了轰动。据何启治回忆,音乐家瞿希贤的女儿在法国学美术,她在《当代》上看到《白鹿原》上半部之后,委托父亲找到了人文社前总编屠岸,寻找《白鹿原》的下半部。1994年秋天,画家范曾在法国巴黎读了《白鹿原》,“感极悲生,不能自已,夜半披衣吟成七律一首”,称《白鹿原》为“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

《白鹿原》第一次印刷的书还没有印出来,西安新华书店就从文学界的大量好评中嗅到了商机。书店找到了陈忠实,让他在西安北大街图书市场签名售书,书店自己开卡车到北京堵在印刷厂门口,等着拉书。签售当天是一个大热天,早上8点,签售开始。陈忠实到现场的时候,读者排出了一里多长的队伍。陈忠实第一回遇到这种场面,很兴奋,坐在那里没动,一直签到下午员点多,四五个小时连头都不抬,只写他的名字。

《白鹿原》于1993年7月在西安首次发行销售,十天后盗版书就摆在了书摊报亭里。人民文学出版社手忙脚乱地加印,6月第一次印刷,到了11月,已连印七次,半年内印了大约50万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孙顺林当时在策划部,他记得,第一次印的14850册还没有全部印出来,全国各地追加的数量就开始大幅增加,印刷厂就连着印,“批发商在甜水园等着提货,每送去一批,很快就被抢购一空”(《陈忠实〈白鹿原〉曾风行全国至今仍在畅销》,《新京报》2009年7月20日)。

《白鹿原》出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西安人民广播电台差不多同时连播,在读者和文学界迅即引起巨大反响。

《白鹿原》以及其他几位陕西作家的长篇小说在京城的相继出版,一时构成了媒体上称之为“陕军东征”的现象,而媒体上关于“陕军东征”的报道和宣传,也给包括《白鹿原》在内的几部陕西作家作品的热销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最早在媒体上公开使用“陕军东征”一语的是《光明日报》编辑记者韩小蕙。韩小蕙经过阅读和采访,写了一篇约2000字的文章《“陕军东征”火爆京城》,于缘月圆缘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二版头条位置,介绍了陕西几部长篇小说引起轰动的经过和作家创作的一些内情。很快,《陕西日报》也转载了该文。

《白鹿原》发表、出版后,不仅在普通读者中,而且在评论界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评论界对《白鹿原》好评如潮。1993年3月23~24日和7月16日,西安和北京两地分别召开了《白鹿原》研讨会。西安研讨会后,《小说评论》1993年第4期刊发了《一部展现民族灵魂的大作品》的纪要,并用约一半的篇幅发表了员圆篇评论文章;北京研讨会后,《小说评论》同年第5期发表了题为《一部可以称之为史诗的大作品》的纪要。

西安《白鹿原》研讨会上,与会评论家认为,“《白鹿原》是一部很有艺术魅力的作品,是近年来罕见的一部大作品,陈忠实因《白鹿原》而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白鹿原》以其全景性的历史观照和宏阔的史诗规模开拓了现实主义小说的新层面,它既不同于那种写市民写市井生活的新写实,也不是那种带有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它为现实主义小说提供了有力的新例证。《白鹿原》迷人的阅读吸引力也将改变人们对纯文学缺乏可读性的看法”,“《白鹿原》标志着陈忠实的创作摆脱模式走向自由,走向成熟”,“《白鹿原》的产生,既是作家创造的结果,也是时代造就的,陈忠实广泛地吸收了近些年的思维成果,开明、开放的社会环境保证了作家艺术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有评论家分析说,“《白鹿原》深刻地把握和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写出了传统文化——包括仁义思想、宗法观念等怎样沉积为农民心理的地质层,展示了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作品所写的民族历史是一种全景史,它突破了政治史、阶级斗争史的局限,也突破了社区、行业的局限,以大的历史事件为经,以白、鹿两家争斗为纬,将发生在关中大地上的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纳入其中,形成一种全景观照。作为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也是一部人格史、人心史,民族文化心理在近百年剧烈震荡的历史变化中的演变史”,“《白鹿原》中农村的政治领袖与精神领袖是分离的,它强调了文化、文化传统对人的重要作用。小说半是赞歌,半是挽歌,写了传统文化的力量,也写了它的负面,写了中国村社文化的最后的光环,也写了村社文化的终结,中国古典农民的终结”。与会者认为,“《白鹿原》重要的收获之一是在历史和人的结合中塑造了一系列真实而又有独创意义的中国农民形象。其中像白嘉轩、鹿子霖、鹿三、朱先生、田小娥、黑娃等,个性鲜明,有的极具典型意义”。与会评论家对《白鹿原》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探索也做了讨论,“《白鹿原》在总体写实的基础上,糅以民间传说和灵怪色彩,既表现出关中地区的民情风俗,又有一种亦真亦幻的艺术感染力。这既是当代长篇小说艺术上的一种新探索,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手法的一种继承。陈忠实以往小说的语言比较朴素平实,而《白鹿原》的语言是高密度的大笔勾勒,具有节奏感和耐人的韵致”。不少评论家认为,“《白鹿原》是陈忠实生命体验与艺术体验成熟期的作品,是陈忠实创作进入巅峰状态的作品”,“整部作品是饱满的、均衡的,因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小雨:《一部展现民族灵魂的大作品——〈白鹿原〉研讨会综述》,《小说评论》1993年第4期)。(未完待续)

邢小利著《陈忠实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定价:39元。

新闻推荐

秦腔戏迷福音来了“名师高徒·中国西北戏曲传承行动”即将启动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延续数千年的秦声秦韵,早已浸入每一个秦人的血液与骨髓之中,早已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秦腔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应该焕发出更璀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连载六十三———第五章《白鹿原》问世七、《白鹿原》:持续20年的火与热)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