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贤■
但凡五十岁往上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主人公陈景润的故事以及作者徐迟的大名,他们曾经感动和激励了亿万国人。时隔整整39年之后的丙申年仲夏,有幸见到了当年参与策划这篇作品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先生,老人虽年已八旬有二了,但思维清晰,和蔼可亲,不由得使人肃然起敬。
在我心目中,堪称文坛耆宿大贤的周明先生,至今仍然担任着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和报告文学学会顾问。我们愉快地谈起了曾对“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解放运动产生过巨大推动作用,被学界公认为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发轫之作的《哥德巴赫猜想》。那是1977年深秋时节,老人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的编辑,我还是一个读初中的少年。他深情地回忆道,当时《人民文学》社的领导在得知要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时,便敏感地意识到科学的春天要来了,就策划写一篇有关科学家的报告文学。由于正处在对“文革”的拨乱反正中,这样的作品读者一定会喜欢看的,也可借此机会为被打成“臭老九”的知识分子恢复名誉。可写谁好呢?他们就想起了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外国代表团来华访问,中间有人提出要见中国的大数学家陈景润,因为他攻克了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他们很敬佩此人。我国有关方面很快便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找到了陈景润,但谁也不知道他在数学研究上取得的这一了不起的成果。原来陈景润慑于“文革”中对其走“白专”道路的残酷批判,便将自己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偷偷邮寄到国外发表了,国内当然就没有人知道了。同时,社会上又传出陈景润是个把自己封闭在一间仅6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不食人间烟火的“科学怪人”。大家一致认为很有故事性,就决定写他了。那么,请谁来写呢?
(作者系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局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利屯记者谢斌)法院执行局前往执行标的物所在区域张贴法院公告,可谁知突然跑出两名女子,故意撕毁人民法院公告,被法院决定司法拘留15日。西安中院执行局执行的某公司借款纠纷系列案件中,市法院...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