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春
新年的钟声敲响,回顾过去,感慨万千。年初,报社征集“我的新年·我的梦想”短文,撰写了《红红火火本命年》,期盼“猴年”大作为,现在自问:做到了吗?
今年,组织选派担任了距县城最远的正阳镇张家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自觉把驻村扶贫作为又一次学习和实践的机遇,全村八十一个贫困户一百九十九人,从调查摸底到制定规划、协调动员、督促落实,同村上一班人天天跑、周周去、月月到,各家情况了如指掌。在关中平原长大、眼睛高度近视的我,扭脚、摔跤成了家常饭,为探寻产业路源,翻山越岭暴走六十余公里,脚颈韧带拉伤,在医院打了三天针后,立马返回“战场”。先后为贫困户捐款四千余元,动员亲友捐衣物百余件;得知贫困户孩子和自己孩子在西安同一所大学上学,每次都一块儿看望;看到搬进“交钥匙”新房的弱智母子没有像样的家什,购买棕床送给她们,帮其支好、铺好。在局党组重视下,单位为村举办了烹饪、茶叶、畜牧技能培训并赠送猪仔、鸡苗提高百姓产业增收,开展大型职介助推劳务脱贫,扶持开办社区工厂带动创业就业,夯牢干部“一对一”结“亲”帮扶。与镇村干部探索的“平台展示、因地制宜、亲属赡养”,被组织肯定。
家庭呢?长年吃住在村,小家三口分三地,妻子有怨但理解,孩子在校捷报频传;父母年迈,有兄妹照料,反倒操心我。最值得荣耀的是,我们十四口的大家,今年被市县推荐为全省文明家庭,这是除汉滨区王玉秀家庭受全国表彰外,全市唯一的家庭。
爱好呢?计划出书、办石展,搁浅了。但不遗憾,在村里没有八小时以外,我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脱贫攻坚战役,有得就有失,我累,可我充实,我快乐。发挥当教师、从事过法律、爱好写作的优势,带头为村民讲党课、普及法律、宣传好人好事,采写的《深山结远亲》《草甸老帅哥》《部长入户查实情》《今天是个好日子》《山村鞭炮声》《唱支山歌给党听》《扬帆远航正当时》等稿件,刊发后产生较大影响,对宣传正阳、鼓舞士气起到了积极作用。脱贫攻坚的实践,给我文学创作积累了难得素材,这是坐机关怎么也得不到的宝贵财富。“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素质不高的干部。”大家伙儿也记住了我文中的口头禅。
在走村入户中,惊讶地发现这边远闭塞的原生态“部落”,也盛产奇石,女娲故里没几处女娲补天遗留的彩石,能行么?傍晚,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在河里捕钓高山冷水特有的荨鱼、钢鳅,我则漫步河边,赏石散步,别有情趣。听说石头也能装饰宅院,当商品买卖,不少村民加入我的行列。我帮包的贫困户男主人是位木匠,为他联系奇石收藏人做底座,发了小财,乐得直呼“不可思议”。“开发奇石,助农增收”自然成了我今年“两会”的委员提案。
回想驻村的日日夜夜,有欣喜,有沮丧,通过脱贫攻坚战役的洗礼,越发钦佩比“芝麻官儿”还小得多的最基层干部,更对直接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伯伯”油然而生敬意。
人说“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镇村干部把惠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他们就是现代红军,就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忠实践行者;百姓以干克难,勤劳致富,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看到张伯李婶搬进新房,赵哥孙嫂家又添了猪仔儿,各家各户通了水泥路,接了自来水,网络全覆盖,农家小院成了别致景点,人均收入翻了几番,我同他们一样兴奋、自豪、有成就,百姓把对党、对组织、对镇村干部和帮包“亲戚”的爱戴和感激,都聚集到了我这个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第一书记”身上,一句“这个干部好!”和一声声亲切称呼“王书记”,我百感交集,自知有愧。
脱贫攻坚永远在路上,我将倍加珍惜这段难得经历,牢记宗旨,不忘初心,永远奋战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长征”路上。
新闻推荐
陈绪伟深秋的一天,我出差到了西安,在和平门公交车站等车。不一会儿,公交5路车驶了过来,刚靠站,一群人匆忙地上车,一群人赶急地下车。这让我亲身体验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大城市生活。站台上那上上...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