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家住太华路的陈先生像往常一样到附近的早餐摊买了包子和稀饭,共花费4.5元钱。望着钱包里的百元大钞陈先生犯了难,他试探性的问了老板一句可否用手机支付。老板熟练地掏出手机问了一句,“用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老板的表现反而让陈先生吃了一惊。
吃完饭后,陈先生便用打车软件叫来辆快车,从住处到单位元的车费,用微信完成支付。到了中午饭点,用手机外卖软件要了份元套餐。结束了一天工作,陈先生到单位附近的便利店买了一包香烟,便利店的移动支付方式同样有好几种。使用乘车卡坐公交回家,陈先生还到住处附近的农贸市场买了些菜,付钱时又一次惊讶地发现,市场上卖菜的大叔和阿姨对移动支付同样玩得很溜。
“指尖搞定一切”互联网改变生活
陈先生的一天正是现代人生活的一个缩影。打开手机动动手指,用扫码枪轻轻一扫,一次支付过程便潇洒完成。与传统现金支付相比,如今使用移动支付端正在成为许多市民的消费新习惯。无现金支付之所以能够如此畅通,也要得益于岛城移动支付超大的覆盖范围。超市、便利店、饭店如今在西安,这些消费最为集中的服务类场所,几乎随处可见移动支付的身影。
除了在国内可享受移动支付的便捷,境外游同样可以借助手机无缝化实现移动支付。如今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平台覆盖的国家,打开手机就能完成移动支付,省去兑换外币的麻烦。
后后是“主力军”
“我这一学期用到现金的机会可能只占到我日常开销的%左右”西安建大大一学生张丹娜这样说道,而从记者调查到的情况来看,因为工作稳定,经济基础以及对新兴技术的熟练掌握,后以及后使用移动支付方式最为普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人群。
根据某咨询机构的数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份,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已达3.亿,其中,后学生和-岁的职场新人最多。其中,%的受访者表示曾使用移动支付买过衣服;%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移动支付订外卖或者在餐厅付款;%的受访者表示用微信或支付宝处理生活账单;%的人直接使用手机规划并支付行程。
本报记者薛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伊琛赵丽莉)记者昨日从西安市人社局了解到,“十一”国庆假期中,西安市人社局决定进行社保信息系统的切换工作。期间,西安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等医药服务机构,涉及社会保...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