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谦
城市高烧40℃,换上运动服出门。母亲说:“高温也是节气的组成部分,去呼吸天然的空气,学会与节气和睦相处。”风吹来是温热的,大步走一会儿,汗水已经顺着脊梁静静流下。人像恒温的动物,不制冷,却保持热。
走出小巷,向儿时的幼儿园走去。上大班的时候这条路已经拓宽,鲜明地分出机动车道、公交车道、人行道,缓解了人们出行的许多压力。古老的城墙连接了城的内与外,路实现了不同方向的贯通与纵横。
儿时的记忆里这条路树种单一,景观单调,每到冬季,人走在路上总有灰蒙蒙、光秃秃的感觉,即便是春夏时节,只见一种颜色也未免单调。记不得从何时起,我们生活的城市就被绿色点亮了,中间的绿化林带已经初见规模,显现出彩虹般的斑斓色彩。紫叶李从底部逐渐向空中盛开,状如巨型手掌张开,叶片的色彩渐次变化:浅红、深红、绛紫,顶部紫色发亮的叶子,在绿叶丛中像一株株永不言败的花朵。女贞树端庄持重,略高于紫叶李,一树树绿意荫盖如伞。女贞的花语是生命,为常绿灌木或乔木,深根性树种,对大气污染的抗性较强,可以忍受较高的粉尘、烟尘、铅蒸汽,被称为“净化空气的小能手”。不仅如此,今年春天人行道沿上还增加了许多白色的景观花盆,万寿菊落户盆中,橘黄与明黄的菊花,如星星散落于人行道两侧。道旁多彩的树和小花莫名消解了路的坚硬,路似乎柔和起来。树引领着路行而致远,路则伴随着城市昂然前行。
出含光门,只见稍显瘦削的银杏树比肩而立,因为植株时间不长,高度虽然有了,茂密的程度还显不足。银杏左右两侧都有支撑龙骨,从不同侧面牵拉,将树形纠正得笔直秀气。叶片如小小的扇子,此时还不足以遮挡暴烈的阳光。在众多的树种里,银杏以树形优美、颜色漂亮为人们所喜爱,但是它的生长期较为缓慢,选择它做行道树,更多考验的是人的耐心。
时光拉回到儿时,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环城公园玩耍。记忆中每到秋天,银杏树叶就变成黄色。每有秋风吹过,树叶飒飒作响,如铃鼓般送来深秋的讯息。我和小伙伴们在银杏树下踩树叶玩。二三厘米厚的落叶层层叠叠,踩上去发出“哗哗哗”的响声。我们来来回回,乐此不疲。有时也会在银杏树下勾树叶玩儿,看谁捡的树叶叶柄最结实,最后获胜的树叶通常叶脉清晰,枝茎颇有韧性。勤劳的姥姥会在陪我时捡回一小兜白果,晚餐的稀饭里就有了白果的香气。听老人说,一棵枝繁叶茂的银杏树大概需要生长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故而民间称其为“公孙树”,寓意其“公种而孙得食”。
一座城市的道路快速发展,道路绿化观念也在不断进步。从儿时的法国梧桐、国槐、杨树,从“一条路,两排树”到“一路一树种,一街一景观”,考量的是决策者和建设者的眼光和视野。现在新建的道路的确会有疏不遮阳的问题,但是未来呢?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当这一树树金黄的行道树在深秋时节纵队出行,我们是否会在心中由衷地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二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进入小南门,皂荚树是南四府街标识性的树木。四季交替,岁月更迭,一株株皂荚树挺立在城市的道路中央翘指蓝天,撑开绿色的巨伞,荫庇道旁的城市人家,骄阳只能从树叶的缝隙中透出光来,威风尚存,但热力已消退不少,圆形的光斑影影绰绰地洒在地面上。我走过这条熟悉的街道,觉得温度似乎都下降了几度。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拿着一个落下的皂荚玩耍,那绿绿的皂荚会逐渐变成黑色。听姥姥说,皂荚的果实富有碱性,小时候她们常用皂荚洗涤衣衫,比肥皂还好用。捣碎了泡在水里,可以洗头发,天然顺滑。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皂荚树,悄然守护着城市儿女,无私地将自己的点点绿荫播撒在自己驻足的地方,不挑不拣,不怨不怒。记得母亲曾说:“最希望你成为像树一样的人。”现在明了:母亲希望我不仅有树的茂密与伟岸,更要有树的坚韧和担当。
树是一座城市的原住民,更是陪伴我们一年四季的身边之物,对待树的态度就是我们对待人的态度。想起那些拿着图纸,一遍遍论证哪里种什么树更适合西安的规划者;那两位互相配合,在烈日下为树木搭建遮阳网的绿化工人;那些脸庞晒得通红、指尖尽是泥土,一株株更换树种的劳动者,不由得想起张抗抗在《城市的标识》中的文字:“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
一座城市,崭新的行道树提升着城市的色彩,原有的行道树持守着城市的绿荫。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以“点”和“面”的整体思路,架构有机的城市绿地系统,拉通城市的绿化骨架。这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以“开放、创新、包容、共享”的心态选择、执行、养护,才有可能让我们的城市色彩更丰富,空气更清新,道路更宽阔,人民更幸福。在新闻中欣喜地知道《西安市拆墙透绿实施方案》正式下发,未来市政府将通过拆除城市道路沿线围墙,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同步开展增绿、补绿、添绿工作,持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使西安成为绿色之城、花园之城、宜业宜居之城。
再见了!那困扰我们的杨絮、柳絮,相信你们会以改良的姿态站立在城市的道旁,以更深广的绿、更茂密的荫服务城市,涵养土地。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将成长为未来的树,和你们一起服务养育自己的家乡和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我们是移动的绿光,星星闪烁般点亮城市。
新闻推荐
首届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年会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营造技术和工艺传承人是传统建筑的重要践行者和守护者。8月19日,首届“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年会...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