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网8月24日讯 (魏锋 报道)至少从20世纪70年代起, 外国人就觉得“兵马俑"比长城更值得 一看。而那些和秦始皇有联系的其他丰 功伟绩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在节 假日和平时来西安观光和旅游……8月23日,在第二十四届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外国人写中国第一期成果发布暨出版签约仪式"上,(英)罗宾·吉尔班克(Robin Gilbank)著、西北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胡宗锋译的两部四本作品《探究中国》和《罗宾博士看陕西》的中、英文版作为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丛书在书展发布。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胡宗锋和英籍专家罗宾•吉尔班克博士
据悉,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从2015 年开始,中译出版社邀请国外专家,从个人的视角写一部自己与中国之间故事和情感的作品,纳入“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一带一路’中国情,那些难忘的中国故事"丛书,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生动而现实地阐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和中国之间的故事和情感。至今,中译社已出版狄伯杰、顾彬等海外汉学家创作的多部作品,并与20多位外国专家、学者签署出版合约,未来将陆续推出英国、法国、土耳其、格鲁吉亚等国作者的作品。西北大学外籍教师(英)罗宾·吉尔班克(Robin Gilbank)著,西北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胡宗锋译的两部四本作品《探究中国》和《罗宾博士看陕西》在本次书展上同步发布。
《罗宾博士看陕西》
《探究中国》
“作为当代文坛的主阵地的陕西,把更多优秀作家的作品翻译推出去也尤为重要。" 西北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胡宗锋说,翻译推介作家作品最初是从翻译贾平凹作品开始的,从2008年起,除了日常教学,胡宗锋与任教西北大学的罗宾••吉尔班克坚持业余时间进行着一项“工程"——“让世界读者熟知中国小说和陕西作家走向世界"的文学作品英译工作,无论是大圈子“中国当代文学",还是小圈子“陕西当代文学",无论困难有多大,他们始终都没有放弃把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并使其“走出去",把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引进来"。2008年9月毕业于英国爱博瑞斯维斯大学的英国中世纪文学博士罗宾·吉尔班克,来到西安西北大学任教。九年时间,罗宾已经融入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和楼下小饭馆的服务生“谝闲传",周末参加西安同事的婚礼,与熟悉的朋友见面和他的“乡党"侃侃而谈,在与认识的著名作家交流时会用流利的方言流利对话……罗宾说:“我把这里看作又一个家乡,我甚至觉得,我比很多西安人更了解她。"
九年多时间,罗宾·吉尔班克(Robin Gilbank)和胡宗锋教授已经完成了包括陈忠实、贾平凹、穆涛、方英文、红柯、吴克敬、叶广芩、安黎、阿莹、陈彦、闫安、寇辉、冯积岐等陕西文坛名家的小说和诗歌作品。两人还合译了贾平凹的《废都》《高兴》《白夜》《土门》《穆涛散文五篇》《玩具城》《桑恒昌怀亲诗》等30多部作品。罗宾业余也在文学创作,文章都是围绕融入陕西这座熟悉的城市及中国传统文化,发表的中文文章有《熊式一与《王宝川》《李约瑟与《中国的科技与文明》《长江上的鸿鹄——读《毛泽东诗选》《罗宾博士看陕西》系列等,他创作的散文《在摩梭人家里》还荣获了第二届四川散文奖,陕西省人民政府还授予他为“三秦友谊奖"荣誉。胡宗锋在不断把中国传统文化和作家作品推介的同时,还积极地把国外优秀的作品英译汉,主要出版的作品有:《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龙与鹰:中美政治的文化比较》《消散》《我的中国梦》等。
今年已有三部作品——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土门》,叶广芩作品选《山地故事》、杨争光短篇小说集《老旦是一棵树》已完成翻译在英国山谷社出版,除此之外,还有红柯的《故乡》、杨争光的《老旦是一棵树》、方英文的《太阳语》和吴克敬的《血太阳》也将在2018年和2019年上市。所有这些作家都来自同一个省份——陕西,这也是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优秀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中,以胡宗锋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陕派作家作品译介与地域文学英译理论构建"项目组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新闻推荐
8月23日,川剧变脸演员与孩子们互动。当日,由共青团西安市阎良区委主办的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总结表彰活动在该区养老院开展,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通过社会实践平台,用爱帮助留守儿童享受暑假的...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