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刘碧霞和老伴在她生日当天签署了角膜捐献志愿书及遗体捐赠志愿书。首席记者 王健摄
本报讯(记者张黎娜)“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捐献眼角膜还能帮助有需要的人重见光明,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刘碧霞老人是灞桥区狄寨镇张洪寨村人,8月24日是她70岁的生日。这一天,她和老伴决定相互赠送对方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角膜捐献志愿书。
昨日一早,刘碧霞老人家中热闹非凡,除了给老人过寿,老两口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签署角膜捐献志愿书。在西安市眼库副主任刘明的指导下,两位老人认真填写了角膜捐献志愿书,同时签好了遗体捐赠志愿书。前来祝寿的乡亲们也为老两口的善举纷纷称赞。
记者了解到,老两口不仅勤劳能干,而且为人热情,在当地有着很好的口碑。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两口加入了碑林区红十字会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从此便投入到社会公益活动中。这支服务队成员的年龄基本都在六七十岁,他们身体力行,发挥余热,捡垃圾、种树苗、宣传科普知识……
从2015年起,我国各级红十字会开展了器官捐献的组织、宣传工作。刘碧霞、李明波夫妇和他们的志愿者团队又成为器官捐献的义务宣传员。“我和老伴通过器官捐献义务宣传工作,了解到西安市眼库隶属于西安市第一医院,也是陕西省唯一的眼库。由于角膜材料来源稀缺,所以常年有角膜盲患者在黑暗中等待重见光明的机会。”刘碧霞说,两年多来,他们和西安市眼库开展了多次的互动培训活动,通过他们不懈宣传,到目前为止,共有57名老年志愿者签署了角膜捐献志愿书,其中2名志愿者去世后捐献了角膜并移植给四个角膜盲患者。
刘明表示,2017年8月21日,西安市眼库接到李明波老人打来的电话,表达了自己想在妻子过生日的时候一起填写角膜捐献志愿书的意愿。
据悉,2017年上半年有122人填写了角膜捐献志愿书,104人在身后成功捐献了角膜。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到角膜捐献志愿者行列,他们都像李老夫妇一样平凡而伟大,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个心愿:把自己身体里有用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
新闻推荐
8月23日晚,航天城中湖公园星河广场上围满了观看“三个革命”文艺汇演的市民,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喝彩声。王阿姨看着对口快板《从我做起》,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也干过保洁,这节目写出了我们...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