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永寿,丰碑大碣。从殷商到宋金,300余件金石珍品的明、清、民国拓本一次性呈现!2017年8月26日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开幕的“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全国巡回展”,既是金石艺术盛宴、又是书法瑰宝荟萃,更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一次集中展示。
“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全国巡回展”展览由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陕西水墨长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共同主办,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提供指导。作为崔振宽美术馆的年度大展,展览已获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资助,该项资助非国有机构申报立项率全国仅为7.5%,足见此次展览的影响力。
金石拓本:涵盖三千多年文字发展史
8月中旬,刚刚在蒙古杭爱山发现的2000年前班固所撰的《燕然山铭》让大家看到了中国悠远的金石文化。金石碑刻文字不仅表达了当时人们所要表达的意义,由此而伴生的传拓艺术又使这些意义得以传播和延续。此次展出展品包括从殷商到宋金时期的各类金石图文,涵盖地域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东始山东,西达新疆,这些明、清、民国拓本中不乏孤本,难得一见。
“丰碑大碣”展览由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籍碑拓专业委员会主任宗鸣安任策展人,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任学术主持,西安崔振宽美术馆馆长崔迅任出品人,并特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黄寿成,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王梅等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为展览提供学术及策划支持。
宗鸣安介绍,传拓艺术可以将一件文物的文化、历史信息化作千万身而广泛持久地传播。同时,拓本上表现各异的书写风格,又为后来的书法临习者提供了绝佳的范本。因而,每一件金石拓本都承载着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书法艺术价值和拓片本身的文物价值。
昨日展览刚一开幕,就迎来了国内外专家前来观展,包括古籍碑帖专家拓晓棠先生、著名文化学者章诒和先生、国家图书馆金石组组长卢芳玉女士、西安美术学院李青教授、上海图书馆仲威研究员、日本碑帖专家伊藤滋教授、日本古籍碑帖专家小林藤子夫妇、意大利那波利大学研究员毕罗先生等。
“展览无论是规模、展陈形式、展陈效果及社会影响力,在同类型展览中都前所未有。这对众多书法文字或金石拓本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交流机会。”策展人宗鸣安告诉记者,“浏览过此次展览所展示的300多件碑拓,无异于浏览了三千多年来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并由此了解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希望所有观者能感悟到拓本中蕴含的文化之美。”
多元展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此次展览在传统展览模式上增加了VR、激光投影等高科技技术手段,现场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参观者体验拓片制作流程,让参观者更多元地了解金石拓本。在展览布置上,也以全新的展陈方式让拓本上的文字活起来,通过拓本上的一笔一划,不仅能和国人骨血深处的文化基因相共鸣,还可以讲述中国故事,昂扬民族文化自信,传扬拓本上绵延千年的故事。
展览充分挖掘金石拓本的文字学价值、书法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展览之外,崔振宽美术馆还举办了一系列围绕展览的学术活动。
8月26日,进行了一系列学术讲座,李青、伊藤滋(日本)、仲威、毕罗(意大利)分别作了题为“临碑、读碑的重要性”、“日本碑帖收藏的现状”、“拓本装裱之美”、“略述石刻拓片所起的文化媒介作用”的讲座。
8月27日,主题论坛“金石拓本研究·收藏·市场”即将举行。宗鸣安、拓晓堂、王映晖、黄寿成、马智忠、原旭东将分别就“金石拓本收藏与研究现状”、“金石拓本的市场现状”、“全形拓在当今的发展”、“碑刻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殷商甲骨分类概说及甲骨伪片举例”、“山东摩崖石刻概况”进行发言。对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作为出品人的西安崔振宽美术馆馆长崔迅认为,崔振宽美术馆、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作为西安乃至全国非公博物馆的重要力量,要为西安奉献更多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优秀展览和艺术活动,为建设“大西安”,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他还表示,展览能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的资助,可视为国家层面对金石碑拓研究、收藏事业和民营美术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崔迅说:“我们坚持文化自信,把中华历代金石拓本上一个个“黑白分明”的中国故事,连缀成关于中国文字、历史、艺术、文物的壮美诗篇。”
据悉,首展延续至9月24日,之后将在沈阳、杭州、重庆等多地进行巡回展览。 华商报记者 狄蕊红 图
新闻推荐
身边人 身边事 第276期 投稿网址www.huashphoto.com
狭路相逢8月26日,西安市电子二路,为防止电动三轮车进入,在通往沙浮沱村的这个窄窄的小巷子入口处设立了隔栏。运送煤气罐的李师傅车上带着两个液化气罐过不去,只能卸下来一个,恰巧另一辆电动车通过,可...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