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日晷下面拍照留念本报记者李宗华摄
老话有“一炷香的功夫”的说法,这个说法,有个出处:日晷在夕阳下寸寸拉长,香柱在火光中厘厘烧短,这便是“寸金难买寸光阴”。
西安南门瓮城箭楼前,一个巨大的日晷,格外引人注目。晷盘中间,晷针垂直穿过,几乎每位游客,都愿意在这里拍照留影。
72岁的尹师傅在一次无意中参观时,他发现这个日晷的指针与实际的时间对不上,偏差很明显,尹师傅说,这个错误不仅会误导游客,还会影响整座城市的文化形象。
“我国古代以十二时辰记时,每个时辰为两小时,分为‘正时\’和‘初时\’。”尹师傅说,在一天当中,晷针在晷盘上的投影是不断变化的,早晨的时候,长度最长,然后逐渐变短,在正午的时间达到最长。
记者采访时,是下午4点,按照时辰计算,应该是“申时”,而晷针在太阳的照射下,投影却指向“辰时”位置,显然有偏差。
尹师傅的手机里,保留着两张照片。一张拍摄于2014年10月5日下午4点,而当时日晷显示的却是卯时(早上5点到7点);一张拍摄于今年6月15日上午11点,当时日晷显示的却是未时(下午1点到3点)。
“这个日晷装反了,如果将摆放的位置调整为坐南向北,就可以解决,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十二地支的顺序,按照逆时针排列。”尹师傅说,在西安半坡博物馆里也有一个日晷,今年5月9日,他曾实地去过一次,显示的时间是正确的,“日晷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它的制作安装,不能只考虑装饰性,还得遵守起码的科学,要符合常识。”
记者随后联系了西安城墙管委会,行政办一位工作人员回复说,日晷的设计和摆放是否有问题,需要与相关的制作方联系,会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作出解释。
首席记者宋雨
新闻推荐
昨天,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榆林东南部、延安东北部将出现50至70毫米的降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高。西安最近三天多阴雨。陕西省气象台27日9时30分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受冷空气与偏南暖湿气...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