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西安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水利部试点验收,综合评估结果为优秀。这是继6月25日通过水利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后,西安市再次通过水利部的试点验收。
截至2016年底,西安累计投入资金202.39亿元,圆满完成了试点方案确定的7大方面、29项试点任务和10个示范项目建设任务,25项指标全面达标。
据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和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具的西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公众认知度第三方评估中,抽样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公众认知度、满意度、践行度分别达到94.7%、93.3%、93.8%;总体估计评估结果:公众认知度48.5%,大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导则》(SL/Z738-2016)20%的I级指标,综合评估结果:优秀。
渭河两岸的依依垂柳、浐灞湿地的亲水步道、周至水街的秀美风情、汉城湖与大唐芙蓉园的汉唐盛景……漫步在古城西安,处处都是“活力水城”的生动画卷,“西安实践”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诠释出了崭新内容。
重塑生态水系连通格局
西安素有“八水绕长安”之美誉,以水为脉,治水的历史从来都与这座古城的发展相伴相生。2013年7月,包括西安在内的45个城市被水利部列为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三年期间,试点工作紧紧围绕七大核心任务,积极探索,突出重点,大胆实践,改革创新,着力在水资源严格管理上找出路,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上做文章,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上下功夫,在水文化特色创建上求突破。积极实施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规划,扎实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水系格局。实施生态引水。以“引沣进城”“引大济河湖”工程为依托,先后将秦岭北麓地表水引至曲江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兴庆湖、护城河、汉城湖等,兼具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景观和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化城市初步形成。
建设湖池湿地。建成西安湖、仪祉湖、航天湖、堰头湖、桃花潭、护城河示范段等11座湖池,新增生态水面1.2万亩;建成浐灞湿地、沙河水街、沣河湿地等13处大型湿地,新增湿地2.76万亩,形成“东有浐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湖,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东西南北中相连,八水相济润西安”的城市水系新格局初现。
构建生态堤防。以中小河流治理为契机,以建设生态护岸和堤防为目标,完成了渭河、灞河等10条主要河流综合治理,新建、加固生态护岸和堤防514.74公里,新建生态护岸比例达到76.53%。以打造集高新科技、旅游休闲、商务金融、居住生态为一体的滨水特色功能区为目标,渭河西安城市段建成生态堤防22.2公里,完成沿河200米林带景观绿化工程,为西安城区居民人均增绿3.52平方米,建成人工湖14个,形成生态水面1000余亩,实现了“水清、堤固、洪畅、岸绿、景美”目标,将陕西母亲河渭河建成西安北城一道靓丽的生态屏障,为构建“南山北水”的城市格局奠定了基础。
防治结合保护修复水生态
强力推进水污染治理。西安先后投资20多亿元对城市排水河(渠)进行综合治理和提升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排洪问题,使其成为了城市生态景观长廊;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7座,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261万立方米,城九区、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82.5%,在住建部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综合考核中一直名列前茅。
深入开展地下水保护行动。开展封停城市自备水源井和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作,1999年至今累计封停城市自来水管网到达地区自备井2304眼、压采地下水2.31亿立方米,累计回灌量达到290万立方米,有效遏制了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西安地标之一的大雁塔“改斜归正”。
修复水生态系统。积极开展水生态修复试点,浐灞生态区投资25.9亿元,全面完成水系整治和修复试点任务,成为西北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为水利部在北方缺水地区开展水生态修复提供了成功典范。
传承历史彰显特色水文化
西安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31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遗存极其丰富。挖掘和凸显西安独特的文化内涵,真正让历史、文化因水而“活”起来,“动”起来,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三年来,西安市积极开展水文化主题设施建设。打造了体现盛唐风貌的大唐芙蓉园、曲江南湖等景观,不断凸显唐文化元素;实现护城河水上泛舟,不断展示明清文化元素;建成灞渭桥景观工程,汉城湖天汉雄风广场、封禅天下广场、大风阁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不断弘扬汉文化。把建设与恢复不同历史时期的水文化、水景观融入到水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使源远流长、厚重大气的古都文明得以延续、传承和发扬光大,全面展现十三朝古都历史底蕴。
如今,青山、碧水、蓝天,一幅美丽西安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人水和谐、水韵古城、八水绕长安,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正在阔步走来。肖杨
链接
加强渭河综合治理 打造大西安城中河
近日,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临潼区调研河长制时强调,要立足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全面落实河长制,以柔性治水思维做好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全力打造大西安的城中河,加快恢复“八水绕长安”生态美景。
王永康就渭河综合治理和落实河长制提出要进一步做好渭河规划治理,打造大西安城中河。要立足“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的大西安城市空间格局,进一步明确渭河西安段治理的阶段目标、思路和举措,针对水质超标、排污口整治、农村污水处理、滩区治理、水污染防治等问题,找准症结,强化措施,加快推动工程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
聚焦反馈问题清单,全面彻底抓好整改。围绕陕西省委环保督察组反馈的水污染问题,抓紧制定整改方案,每个问题都要明确市级牵头领导,明确责任区县和部门,确保全部整改到位。
发扬西安铁军精神,努力做好“三个到位”。要明确责任到位,坚持党政同责,强化责任担当,列出清单、挂图作战。要落实工作到位,各级河长要对包抓河流全线巡查,加强19条重点河流监测,积极谋划一批治水项目。要考核问责到位,对工作不力、进展迟缓的进行通报,对完不成年度计划任务、限期整改不见效的要严肃问责。李天娇
新闻推荐
近年来,特色小镇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特别是土地、财政等优惠政策加持,各大房企迅速嗅到“利益”点,纷纷追逐这一热点。据悉,恒大、万科、碧桂园、华夏幸福、华侨城、绿城等一线房企都正在打造特色小镇。...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