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以来,更加明确了西安市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独特战略地位。而浐灞生态区作为西安这个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担负着建设“现代时尚国际化新浐灞”的重要使命。
近日,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杨六齐、管委会主任门轩与刘太格、张锦秋、吕仁义等国内外规划大师齐聚一堂,召开了浐灞生态区战略规划、重点区域控规及城市设计中期阶段专题研讨会,为浐灞规划设计出谋划策。
群贤论策绘“天人合一”发展蓝图
在研讨会上,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及团队详细汇报了浐灞生态区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核心区详规及起步区城市设计,以“宁可规划等发展,不要发展等规划”为设计宗旨,表示浐灞生态区下一步需理顺城市框架,分级城市细胞,强化商业体系。其中提出的两个具体措施得到在场专家的一致认同:一是小格网化的规划,便于项目的落地,工作、生活的运转等等;二是把区域中心北移,能够更好地提供浐灞的发展建设空间。
随后,与会专家们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建议城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元素,同时发挥生态优势,将浐灞生态区打造成大西安具有国际范的生态文化新中心。曾多次参与浐灞生态区城市规划设计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吕仁义教授认为,城市规划设计重在提升城市质量,生态是浐灞的底气,是浐灞的国际化名片,浐灞生态区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其生态特征。来自台北的建筑设计师贾孝远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任云英等专家也就刘太格的规划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生态、人文、产业等重点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生态立城书“人城水绿”和谐画卷
正如专家大师们所强调的,在区域规划发展过程中浐灞生态区始终坚持生态第一原则,浐灞生态区依河而居,作为早期西安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预留区,承担着填补城市未有功能的重大责任,依据浐河、灞河的自然条件,浐灞生态区从创立之始,就树立了“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例如有地质学者曾对整个浐灞的地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浐灞大部分区域都适合做高大型建筑,浐灞有着做密集型城市的先天优势,但是浐灞的定位是要做生态城。因此,在地质条件好的地方,大规模大面积建设城市,在预留的河滩地和沙坑上面发展生态。
不同于大多数城市“先建城,后治理”的建城模式,浐灞生态区却是“先治理,后建城”,始终以生态绿色发展作为主色调,以达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状态。按照城市功能,浐灞生态区先做规划,后完善基础设施,同时适度超前地建设学校、医院、绿地、小广场等服务配套,然后根据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配套条件,再发展新产业新技术,引进文化旅游、金融、会展等无污染的产业。在空间布局方面,不同于西安市老城区的九宫格局,浐灞生态区的城市是围绕两河延展,结合自然地貌、产业布局形成了“一心三翼”的城市空间构架,构建了“大开大合、大疏大密、水绿相间、错落有致”的景观格局和“人、城、水、绿”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共同组成了浐灞的“生态”新名片。”
着眼未来助“国际都市”再谱新篇
“这是中外大师为浐灞上的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和理念更新课,特别是各位大师对浐灞生态区未来规划建设都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要因地制宜、推陈出新,首先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升理念,要运用科学方法。”研讨会的最后,杨六齐对整场会议作了总结,并提出要将会议精神和宝贵意见落实到浐灞未来规划发展的实际中。
下一步,浐灞生态区一方面将与设计团队进一步沟通,重点分析新经济形势、城市东轴线、丝路国际会展等背景下,西安市东轴线城市规划再定位、发展战略再创新、空间结构模式再造等问题,探索未来城市发展规律,完善规划设计方案,让城市发展更符合网络时代、未来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功能。另一方面,就如何打造一个大西安东部核心区以及浐灞生态区的次中心,进行探索研究,从而进一步加快推动浐灞生态区华丽转身、追赶超越、跨越发展,助力大西安国际化发展。相信在大西安发展的大格局中,浐灞将担当更大的使命、承担更大的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崔霖鹏
新闻推荐
近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对组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建设成就展”作出成绩的人员予以嘉奖的通报...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